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七十五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不仅成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探索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更打破了“西方化=现代化”的迷思、为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第一,艰辛摸索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肇始于民族蒙难的危机时刻,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大门,落后的满清农业国被迫卷入世界现代化潮流,正如马克思所言,“农村屈服于城市,东方从属于西方”。自那时起,一批志士仁人开始了救亡图存,寻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有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有主张建立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戊戌变法和主张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历史证明,封建老路和资本主义邪路均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肩负探索中国现代化之重任,成功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为现代化发展提供根本社会条件。
第二,独立探索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启独立探索现代化之路。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懈探索,逐步形成关于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转向全方位开放转变。“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发展“三步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后提出,中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成就。
第三,拓展推进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得到进一步推进和拓展。初步构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涵盖根本性质、指导思想、鲜明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战略目标、世界意义等基本内容。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新质生产力为依托,在新征程上进一步深化改革,达成一系列突破与进展。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有效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指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奏响新征程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改革强音。
二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形成科学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既实现了对既往西方式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又守正创新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第一,在领导核心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它确保了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和前进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首位重大原则。
第二,在发展路径上,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摒弃西方的丛林法则和“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逻辑,秉承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普惠包容的现代化,抛弃殖民掠夺的现代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愈发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倡导国际合作中的共赢和开放包容。
第三,在文化根基上,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拓性创新,强调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实事求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第四,在现代化本质特征上,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呈现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兼具中国特色、彰显社会主义原则的五大特征。
第五,在国际视野与世界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积极借鉴并吸收国际上的有益成果,同时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开辟了一条异于西方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路径,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和贡献。
第六,在战略规划方法论上,中国式现代化实施综合协调的发展战略,旨在多个领域同步推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系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六对重大关系,即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
三 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意义
第一,从民族复兴叙事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意蕴与战略部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使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近代以来遭受的奴役和贫困状态,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明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的,民族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中国式现代化从战略部署走向理论体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逐步成为可行路径。
第二,从国际共运叙事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化=现代化”的迷思,探索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东方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中国式现代化恪守社会主义原则,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在世界现代化普遍性潮流中,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胜利,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里程碑成果。
第三,从世界文明叙事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全球南方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证明了现代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现代化不仅呈现普遍性的规定,更兼具本国发展特色。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即全球南方国家,并非要走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要结合自身国情,走适合自己发展的现代化模式。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式现代化倡导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超越文明间的隔阂,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如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在国内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国际上提供了合作发展的新平台,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发展,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简言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球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在全球发展倡议的语境下,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实现更为公正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金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