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身份”背后的热爱和坚守
蒋有军:让“活态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记者 陈启宇
参加东阳市级文艺演出、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文明交通出行宣传……翻看蒋有军的微信朋友圈,里面记录了他参与的文化事件。蒋有军拥有众多头衔,他是画水镇文联主席、锁文化保护馆馆长、文化礼堂管理员,还是画水文化志愿服务队队长。每一个身份的背后是他对故土的深沉热爱,以及十年如一日对文化工作的执着和坚守。
把藏品搬进文化礼堂
明清城门锁、明清大铁锁、清代云南丽江锁、清代民国铜锁、民国西洋铁锁、近代弹子锁……在东阳市锁文化保护馆内,展示了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锁具,上千把锁具均为蒋有军的收藏品。
蒋有军是画水镇永乐村人,从小就喜欢老物件,卖过中国结、红木家具,2004年接触收藏,收藏方向主要为旧时生活生产的“零头百件”和文史资料。
2013年,蒋有军接到村里任务,筹建永乐村文化礼堂。“当时为加快文化礼堂建设进度,时常要加班到凌晨1点。”为让永乐村文化礼堂更出彩,他将自己的部分藏品分门别类,创建晚清至民国的服装系列陈列馆,搬进文化礼堂展览。当时他拿出的藏品共计300多件,因为藏品数量大、品类多,从2014年起,他还每年在村文化礼堂举办主题展。建成后的永乐村文化礼堂因特色的文化藏品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不少村民和收藏人士参观。蒋有军连续5年获评“东阳市基层宣传工作一等奖”荣誉称号,永乐村文化礼堂也被评为五星级文化礼堂和省级文化示范村。
2018年,画水镇以小城镇综合整治为契机打造“旭光老街”,蒋有军参与其中,开展非遗文化展示活动,并在古建十一间头中建设东阳市锁文化保护馆。该馆位于一幢古色古香的木结构老房子里,面积不大,馆内设计、装修均由蒋有军把关,他渐渐成为一名专职文化工作者。2020年,他将1000多把锁具归纳分类,放入锁文化保护馆内,供人免费参观。该馆吸引了大量人流,2023年8月被评为浙江省级乡村博物馆。
此外,蒋有军还义务参与洪塘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项目。“能用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家乡文化事业出份力,我感到荣幸。”蒋有军说,画水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他想用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家乡。
让文化融入更多“活”场景
除了积极投身文化项目建设,蒋有军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游客引入“活”的文化场景中。
永乐村文化礼堂建成后,蒋有军策划了多届手工面比赛。和面、揉面、擀面再到煮面,每一届手工面大赛都吸引了数百名村民参加。“手工面大赛不仅弘扬了美食文化,也增进了村民间的交流。”
蒋有军策划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还走出乡村,登上更大舞台。镰刀、茶篓、扁担、锄头……这些田间地头的劳作农具,成了农民“走秀”的道具。从2018年开始,蒋有军策划编排的永乐农民秀节目频频在各村巡演。“农民秀节目让村民走上舞台,展示他们的劳动工具、劳动技法和丰收的喜悦。”蒋有军说。
画水镇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现场大多能见到蒋有军的身影,他还将活态文化带进校园,让更多中小学生体验非遗文化魅力。9月1日,一场非遗进校园活动来到画水镇中心小学,蒋有军组织中国结、无骨花灯、东阳土布、玉石雕刻、古籍修缮等非遗摊位参加活动。学生们认真听非遗老师的讲解,并体验非遗技艺。“活动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让孩子们体验非遗文化的乐趣,树立文化自信。”画水镇文化站负责人王贵麟说。
截至目前,蒋有军共策划组织文艺活动过百场。他所在的画水文化志愿服务队还积极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护、健康宣讲等公益活动。
一次次精彩纷呈的文化演出,一场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活动……蒋有军为画水镇文化事业默默付出,收获不少赞誉。据统计,2013年以来,蒋有军为画水镇文化事业投入资金上百万元。“画水是一片文化热土,我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蒋有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