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2年再次展出
国家一级文物石雕团龙又露真容
记者 唐旭昱 文/摄
位于婺州古城的太平天国侍王府,曾是侍王李世贤在浙江的军事指挥中心。如今,是全国现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壁画等艺术品最多的一处。侍王府有三宝:石雕团龙、壁画、两株千年古柏。其中,石雕团龙是迄今太平天国时期最珍贵的文物之一,也是国家一级文物。
这个国庆假期,经过精心筹备,石雕团龙真品在侍王府展出。
去过侍王府的游客都知道,石雕团龙作为陈列品向大众展示。不过,2012年侍王府整体维修,后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展出的石雕团龙一直是复制品。
1994年12月,石雕团龙真品回归侍王府。当时,侍王府复制了两个石雕团龙,一个赠送给保护了文物的金华师范学校,一个留在侍王府。金华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赵威介绍,石雕团龙原本镶嵌在照壁正中。所谓照壁,就是侍王府大门口外那堵高高的白色墙壁。
1929年,时局混乱,侍王府当时为浙江省立第七中学(金华一中前身)校舍,时任校长方豪为了保护石雕团龙免遭战火损毁和风雨侵蚀,把它从照壁上卸下来,嵌在校图书馆内面对正门的墙上,并写下《题石刻蟠龙》碑文。
1960年,侍王府成了金华师范学校校舍,艾青弟弟蒋海济是该校美术教师。动荡时期,蒋海济想办法保护下石雕团龙……其后几经波折,总有人精心守护石雕团龙。
1994年,石雕团龙完整回到侍王府。
石雕团龙真品直径1.2米,重达1吨,中间的团龙由一整块石质细腻的大青石雕刻而成。镂空透雕的技术,使整个造型富有力度、庄严威武。龙眼突出,嘴须张弓,麟身翅尾凹凸分明,龙爪刚劲。腾云驾雾,似飞欲跃,充分展示了婺州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团龙环框上凸雕五只飞翔的蝙蝠,寓意“五福呈祥”。中间为祥云、波浪烘托着五爪团龙的龙威。
仔细看可以发现,石雕团龙有五个爪子。“三爪为蛟,四爪为蟒,五爪为龙”,爪的数量多少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元代出现五爪龙,并被定为皇家专用。到了清朝,只有皇帝可以用五爪龙。然而,在侍王府,包括石雕团龙在内,随处可见各种形式的五爪龙。赵威介绍,太平天国破除帝王至尊才能使用五爪龙的禁忌,普遍用于建筑、服饰、玺印等。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2024年是甲辰龙年,赵威表示,石雕团龙的真品能在今年展出特别有意义。
石雕团龙真品展出,拉近了市民、游客与文物之间的距离,但是该如何确保安全?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细致的硬件保护措施。”赵威说,首先,根据文物的尺寸和重量,量身定制高强度、防腐蚀的金属文物囊匣,内部填充无酸减震材料,减少文物保存和运输过程可能产生的摩擦与震动损害。其次,为避免温度、湿度波动和有害气体、粉尘等潜在危害因素影响,展柜顶部配备新风空气净化系统。该系统能持续监控并调节展柜内的空气质量,为文物提供稳定、安全的微环境,确保石雕团龙处于适宜保存与观赏的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