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华他找到了研究和奋斗的方向
这名师范生在非洲 开启联合国工作
记者 汪蕾
10月1日,当我们沉浸在举国欢腾之中,26岁的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祝歌伟在万里之外的坦桑尼亚,开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坦桑尼亚办事处总干事行政助理的工作。
他接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为即将进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坦桑尼亚办事处总干事Michel Toto与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陈明健女士的会面做准备。“我能感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很重视与中国的合作,我们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信息整理工作,总干事本人也向我追问了许多中国文化的细节。”祝歌伟说。
一个物理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来到金华才初次了解非洲教育;2022年,从金华出发远赴坦桑尼亚交流学习,他的足迹遍布该国八大省份,完成该国首个STEM教育研究报告;时隔两年,他顺利获得联合国Offer(录取通知)并入职……
对祝歌伟来说,重返非洲大地,身份变了,不变的是搭建知识桥梁的使命与跨文化交流的初心。“不论是两年前的初访,还是如今的再次深入,金华都是我出发的起点,也是我最坚实的支点。”
“我希望这能成为
你研究的一部分”
来到金华前,祝歌伟是一个妥妥的理工男,学的是物理学(师范)专业。遥远的非洲,对他来说很陌生,他也从未想过自己会与这个童年记忆里的“动物世界”结下不解之缘。
“我的硕士研究方向是冷门与冷门的结合,物理专业、STEM教育、对非研究,这对于STEM教育刚起步的非洲而言很具实践意义。”祝歌伟说,“全国对非合作看浙江,浙江对非合作看金华”,正是因为来到了浙师大,他才找到了研究与奋斗的方向。
两年前,祝歌伟通过浙师大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合作的“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第一次远赴坦桑尼亚。他与同行校友一道,开启坦桑尼亚中学生STEM教育的研究。
STE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教育的总称,强调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创新教育在国内及发达国家已经大热,非洲国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意义在于为其培养急需的理工科高端人才。
因此,他们的这项研究在坦桑尼亚属于首次,并深受该国教育与科技部的重视。祝歌伟与好友穿越坦桑尼亚的8个省份和桑给巴尔岛的21所中学,分发了数千份纸质问卷。
坦桑尼亚人的热情帮助让他深受感动,当地一名中学物理老师通过视频通话与祝歌伟等人深入交流,花费近1/3的月工资为研究团队打印500多份问卷。崎岖的盘山公路阻碍了实地考察,阻挡不了热忱和真心。这位老师带着垒得半人多高的问卷乘坐14个小时的大巴赶来,当祝歌伟提出要偿还这笔费用时,对方却再三婉言谢绝。那位老师的话,祝歌伟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忘不了,他说:“我们是朋友。我曾在中国做过一年交换生,你的研究是为了帮助坦桑尼亚,我希望这能成为你研究的一部分。”
祝歌伟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人文社科领域,使研究更加立体和有说服力。带着3358份纸质问卷和50余人次的学生、教师和校长的访谈成果,他们以调研数据为支撑撰写的《关于提升坦桑尼亚中学生STEM职业兴趣及职业认知水平的建议》资政报告被坦桑尼亚教育与科技部采纳,并获得坦桑尼亚教育与科技部代理部长的肯定性批示。
这项调研经验不仅得到了官方认可,更在民间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间,许多学生主动拿着教材和笔记本来请教中文词汇和语句的含义。祝歌伟感受到传递中国文化的使命与成就感,并向非洲学生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呈现了更鲜活、生动的中国图景。
“我的信心
就来源于金华”
万里之遥,远赴非洲。在成行前,祝歌伟的家人并不支持,毕竟远隔重洋的非洲大陆并不为他们所熟悉,但祝歌伟的坚定打消了家人的顾虑。
“我的信心就来源于金华。”祝歌伟说,虽然大众对非洲略显陌生,但在浙师大却是一个令人熟悉的词语。“我们身边有努力而友好的非洲留学生,浙师大是全国对非研究高地,在坦桑尼亚还有浙师大参与共建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不仅如此,在坦桑尼亚还活跃着很多金华人的身影,投身非洲现代化建设。”
在祝歌伟看来,金华对坦桑尼亚很熟悉,坦桑尼亚对金华亦然。“在坦桑尼亚交流的一年里,我问过很多当地人,你对中国了解多少?他们给我的答案里,除了北上广等标志性城市,义乌是必不可少的,‘世界超市’的商品随处可见,很多非洲人都在义乌经商创业。”
那一年,祝歌伟克服语言障碍,自学斯瓦希里语,希望更深入地融入当地生活。他还参与中国教育部捐赠汉语教材的分发工作与“中国电影进校园”活动,将滞留在达累斯萨拉姆的中文教材送到18所中学,并通过“中国电影进校园”让更多当地孩子了解中国、感受文化。
面对在大草原上抛锚的车辆,他们不得不带着近千本教材乘坐将近10个小时大巴奔赴阿鲁沙中学。抵达时,当地选修中文的学生、4名本土中文老师唱着中国歌曲《朋友》,跳着舞蹈《听我说,谢谢你》时,满身疲惫的他们热泪盈眶,祝歌伟不由得感慨文化交流的力量。
祝歌伟深刻感受到,中坦两国在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交流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但在科教领域的合作细节上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填补。“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自己要在中非文化交流与教育领域扎根深耕下去。”因此,祝歌伟申请了为期一年的国家留学基金委2024年国际组织实习项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项目)。
曾经,进入联合国工作在祝歌伟看来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的他已经成为本年度全国188名入选者之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坦桑尼亚办事处大楼里,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坦桑尼亚办事处总干事行政助理的身份开始一场成长、学习和梦想的旅途。“联合国非常看重个人经历与岗位匹配度,正是在坦桑尼亚交换的经历和与岗位的高度匹配,以及研究报告的高含金量让我从众多优秀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顺利拿到贺信。”
这个国庆节,是祝歌伟入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一周。在这里,他感受到跨文化的合作能力很重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事,能在意想不到时拓宽我的思维和视域”。
仰望乞力马扎罗山,穿越塞伦盖提大草原,美丽的坦桑尼亚就在脚下。谈及未来,祝歌伟以成为非洲研究领域的专家为目标,他希望尽己所能搭建桥梁,将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播到坦桑尼亚,同时帮助坦桑尼亚传递他们对中国学子的期望,推动两国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