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典范
徐应红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义乌考察调研时,赋予义乌“中国式现代化典范”的新使命、“不断地再造新的辉煌”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奏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强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宏伟蓝图和战略路径。在此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的新使命更加彰显义乌发展的全局意义,更加凸显义乌全面深化改革的示范意义。
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义乌发展的时代方位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总结推广义乌发展经验时,对义乌的定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这是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对义乌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定位;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闭幕式讲话中,将义乌定位为“世界小商品之都”,这侧重于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构建全球经济贸易新格局的背景下,对义乌在全球小商品贸易产业链中角色和功能的定位。“义乌是中国式现代化典范”,这赋予义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先行探索者和示范引领者的角色。相较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世界小商品之都”,“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的定位更具全局性、战略性和使命性,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政治意义。
二 “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赋予义乌县域现代化样本意义
在区域和城乡依然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条件下,现代化进程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必然是一些地区率先进入较为发达状态,进而影响并带动整体范围的现代化进程。县域的发展和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县域实现不了现代化,就谈不上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工作好坏,关系国家的兴衰安危”。义乌以一个县级市集中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各种特质和规定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县域的一个生动缩影和基层窗口,为广大县域如何推进现代化提供了先行示范。一是明确“县”的限界性。从县域特点出发,分析县域在中国式现代化方面应该做什么、县域能够做什么,对“典范”应该务实地界定为“县域典范”,以义乌的县域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大厦添砖加瓦。二是对标“典”的标准性。从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出发,分析研判义乌哪些领域成效、哪些实践创新具有普遍借鉴意义,边实践边总结,及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提升,持续推出义乌经典实践案例,形成一系列义乌标准,以义乌的经典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义乌智慧、义乌方案。三是彰显“范”的特色性。从义乌市情出发,分析义乌在哪些方面具有特色优势,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形成一系列具有义乌辨识度的创新实践举措,彰显义乌“范”,形成生动活泼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局面,以义乌之“范”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实践形态。
三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需继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改革是义乌制胜的法宝,也是义乌最大的红利。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义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县域发展规律,遵循改革规律,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为战略目标,以系统思维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第一,处理好“国之大者”与本地实情的关系。县一级工作好坏,关系国家的兴衰安危。但是,县域通常自成一体,在决策和施政中不知不觉形成某种地方本位主义倾向,甚至与“国之大者”背道而驰。因此,能否做到“胸怀国之大者”又“立足本地实际”,对县域是一大考验。义乌作为改革试验田,要在“国之大者”上保持头脑清醒和行动自觉,要在世界、全国和浙江发展大局中谋划义乌发展,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每当上级党委政府有重大改革决策,义乌都要主动做到中央有精神、省委有部署、义乌见行动,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第二,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县域发展与治理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翻烙饼”“新官不理旧账”,动不动就“城头变换大王旗”。因此,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能否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能否坚持“一张好的蓝图”是对县域的一大考验。“兴商建市”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符合义乌实情的好战略,必须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与时俱进的改革魄力,做到守正与创新相结合,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将总体发展战略的延续性与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策略的具体化相结合,既要维护总体发展战略和方向的稳定性,又体现具体历史发展阶段的灵活性。
第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长期以来,在GDP冲动的“锦标赛”氛围中,不少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把经济发展作为唯一要务,而忽视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个发展的根本目标,甚至为了经济发展而不惜牺牲民生和社会事业。能否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其他方面发展的关系,特别考验县域发展与治理的战略眼光。义乌要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民生工作不但要保基本、托好底,更要提品质、求突破,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第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实践问题。在县域层面讨论政府与市场关系,关键不在于市场机制能否有效发挥无形之手的作用,而在于政府能否用好自身的有形之手。义乌要继续发挥党政有为的政治优势,既不能缺位失位错位,又必须补位到位上位,关键问题关键节点还要随时就位,这也是对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第五,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从县域作为一个发展与治理基本单元看,总体上存在重发展轻安全、重管理轻治理、重效率轻公正等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在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还是相对比较好的地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义乌作为一座融入全球的开放城市,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始终做好发展和安全的统筹,大力推进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注重治源治本,努力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着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窗口。
(作者单位:中共义乌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