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报情缘」
情系金报 共筑心灵家园
郑建伟
一张张发黄的旧报纸,就像生命中轻轻流过的溪水,温柔而又深刻地浸透着我生命的光华。
说起来,我与《金华日报》相识相知已有20余年。2003年,随着义乌华夏第一市的创业热潮,我毅然从美丽的杭州转战到义乌国际商贸城工作。2005年上半年的某一天,当我偶然看到《金华日报》与共青团金华市委等单位联办“首届金华市外来务工青年文学”大奖赛的征文消息时,心中暗自窃喜,这无疑是给像我这样在金华工作的外来文学青年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于是在工作之余,我抽空用心写了一篇散文参加征文。
在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忐忑不安的等待之后,我参赛的文章《有梦不觉夜长》终于在2005年5月10日的《金华日报》文化副刊上发表。当我拿着报纸细看发表文章的那一刻,激动得犹如买了彩票中奖一般。幸运的是,后来这篇文章还获得这届征文大奖赛三等奖。
首战告捷,让我这个当时有些懵懂的文学青年内心有点飘飘然,可之后连续投了3篇文章都迟迟不见发表,又开始怀疑自己的写作水平而闷闷不乐。后来通过认真地学习其他作者发表在《金华日报》上的文章,经过反复比较和练习,我写散文和诗歌才逐渐顺手起来,并接连不断地在《金华日报》不同栏目发表。
也许是因为身在异乡,漂泊的文学青年情感需要倾诉和交流,在《金华日报》的见证下,我陆续认识了一些在义乌喜欢写作的外来文学青年,大家渐渐成为了朋友。2007年6月,我有幸与在浙江各地工作的其他8位文学爱好者,一起参加了由《浙江日报》和浙江电视台民生频道合办的“浙江省首届民工文学大赛”采风活动。回到义乌的第二天,没想到消息灵通的《金华日报》副刊编辑胡国洪带着实习生许中华,特地来义乌采访我和其他3位诗友。2007年8月7日《金华日报》第八版以《商城浮萍》为题,大篇幅地把漂泊在义乌的异乡打工诗人群体状态报道出来。在收到胡国洪邮寄来的样报的那一刻,我眼里不禁有些湿润。
2008年3月6日,我和金华地区其他10位作者入围由《金华日报》发起设立的浙江省首个民间诗歌奖——“金报·朝阳诗歌奖”。虽然最终我没能获奖,但与众多热爱诗歌的文友们,一同参与和感受了金华这座充满诗意的古城浓厚文化氛围,感到十分开心。
也许怀揣着感恩的心,以后再翻阅报纸,我对《金华日报》无形中有种别样的亲切感。后来参加“天龙·南国名城杯”金华市首届原创诗歌大赛活动,由我原创的80余行长诗《神奇的义乌》发表于2009年8月4日《金华日报》。
接着我一鼓作气,又参加了“我与《金华日报》60周年”的征文活动。我所撰写的散文《金华日报圆我作家梦》获得三等奖。2010年4月25日,我和9位外来建设者诗人,又被金报专刊部邀请参加在横店影视城举办的“金报·横店谷雨诗会”,并在活动中上台发言,朗诵我的新作《诗友聚会》,台下的朋友报以一阵热烈掌声,至今让我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