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人文

摘鲜果 制果酱 烤比萨

90后义乌新农人 把采摘游玩出了花

记者 潘慧/文 方丽/摄

窑炉开工第一天,楼俊菁兴奋得睡不着觉,大晚上就手绘了一张“万物皆可烤”海报:面团捏成圆形,涂抹上猕猴桃酱,加入芝士、青椒、香肠和水果切片,一个围裙姑娘手拿长柄铲,烤出猕猴桃味比萨……一星期后,八都溪猕猴桃基地窑炉开火,孩子和家长一起动手做比萨,海报里的场景成为现实。

90后楼俊菁就是这样一个说干就干的义乌人,头戴太阳帽,脚穿白色凉鞋,走在种植基地里,一会带客户去棚架下看猕猴桃,一会领记者参观新搭的窑炉。她走路风风火火,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13年前,父母试水建起猕猴桃园;如今,她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里,这种清甜香软的水果吃出各种花样。

前人栽树后人摘果 当农民不容易

从金华市区驱车一个半小时左右,到达义乌市大陈镇溪后村,正值猕猴桃采摘季,沿途不少摊位打着猕猴桃售卖的招牌。沿着八都溪,一路闻着桂花香,就来到楼俊菁家的猕猴桃基地。“爸妈2011年种下第一批猕猴桃果苗,现在基地有100多亩,今年产量有15万公斤左右。”当记者问起“你是看着果苗长大的吧”,楼俊菁笑言,“也是它们看着我长大”。楼俊菁一家是溪后人,她还在上高中时,父母响应政府打造特色农业号召积极投身农业,种下近500亩猕猴桃。

回顾种植猕猴桃初期,楼俊菁的父亲楼柏成依然记得其间坎坷。“前几年都在摸索,买苗、种植、搭棚……没什么产出。”最让他头疼的是,猕猴桃有一种溃疡病,一旦得病几乎是毁灭性的。“一大片果苗烂光,没办法只能挖掉重种。”前几年种下的猕猴桃结的果子小,商业价值不高,他们求助农业专家,学习技术,追加投入,增加农业设施,搞基建、建大棚、做喷灌……露天种植的猕猴桃备受小鸟喜爱,需要人工一个个套袋,成熟后再一个个摘袋。“做农业很难,有之前多年的积累才有这些年的丰收。”楼俊菁感叹。

如今的猕猴桃基地虽然没有初期规模大,但产量和品质越来越趋于稳定,是省级农业示范基地,目前种有红阳、金艳、徐香等红心、黄心、绿心多个优质品种。钻进一片红阳猕猴桃林,放眼望去,一个个猕猴桃果实饱满,挂在头顶,看着就让人心中洋溢丰收的喜悦。基地内,工人正忙着选果,一箱箱包装好的猕猴桃礼盒整齐摆放在库房里,等待运往全国各地。

楼俊菁直言,自己真正参与猕猴桃基地运营管理也就近几年,父母年纪渐长、弟弟远在甘肃、丈夫工作稳定,“只有我能接手”。她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回到义乌,扎根乡镇基层,从酒店服务员做起。对于乡村和田园,她有着一份天然的亲近,喜欢往基地跑,也喜欢带朋友来乡村玩。正值大陈打造全域旅游,楼俊菁认真思考起如何为基地引流,做了不少尝试。

从采摘游到研学游

寻求更多可能

两名从义乌城区过来考察的客户迎面走来,询问谁是“老板娘的女儿”,楼俊菁笑着应了声:“在这儿。”自从8月底进入采摘季,这样的客户接待,楼俊菁已驾轻就熟。去年开始,喜欢摄影的她陆续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打卡猕猴桃基地的照片,引起不少人兴趣,他们都想带孩子、朋友过来采摘。她像是突然打开了一个新运营思路,“一个人玩,不如一帮人一起玩”。

发现了吗?楼俊菁更乐意将在基地的工作看成是玩和交朋友,还热衷于给朋友们拍美照。在玩的过程中,楼俊菁敏锐地察觉到不同年龄、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于是策划对接了个性化的采摘游、亲子游、团队游等活动方案。近段时间的每个周末,基地里都有不同活动,得到较好的市场反馈。

“很多小朋友不知道猕猴桃是怎么生长的,我们设计了自然科普研学课程,通过绘画、手工等环节,让他们爱上猕猴桃。”今年,楼俊菁在基地专门开辟空间用来举办活动。“最受欢迎的项目是自制猕猴桃饮品,有趣又好喝。”国庆假期,基地迎来一拨拨采摘客,最多一天售出五六百箱猕猴桃。楼俊菁一连忙活了好几天,开展了6场活动,其中就包括她心心念念的窑制猕猴桃比萨。

“种猕猴桃有个痛点,一年采摘季只有两个多月,我也在思考如何拓展项目、运营基地。”楼俊菁介绍,基地猕猴桃自产自销,采摘下来的猕猴桃保存在冷库里,可以一直销售到年底。树上没有猕猴桃时她就熬制果酱,做延伸产品。“有了窑炉,我们提出‘万物皆可烤’概念,基地活动或许就能贯穿全年。”楼俊菁指着窑炉前的小路,畅想未来将那一片打造成适合年轻人游玩的休闲路线。

业余时间,楼俊菁还是一名兼职摊主,带着她的木头画材料去各地创意集市摆摊。“摆摊也是学习,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去摆摊,看看别人如何做活动、做运营。”

采访中,记者能明显感受到楼俊菁身上有种敢想敢做的冲劲,有着年轻一代新农人脑子活络、思路开放的特点。像基地库房里的猕猴桃销售礼盒,她就花了不少心思,有0.5公斤、1公斤、2.5公斤不同规格,分别适合社区团购、赠送礼品等不同群体,这些是她站在客户角度不断优化改进的结果。“做生意不能固化,去年和今年的同一批客人诉求不一样,我们就要努力做到不一样。”她说,“做农业、运营场地或内容一样,都是一件长线的事情,要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