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母婴传播 生育健康宝宝 我们在行动
我市五项策略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
记者 戴伟文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以下简称“艾梅乙”)母婴传播是预防和减少儿童新发感染的重要战略措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要“消除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疾病”。《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到2025年,在国家层面实现消除母婴传播结果指标: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2%以下,先天梅毒发病率下降至50/10万活产及以下,乙肝母婴传播率下降至1%及以下。
我市自2006年开始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2010年开展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为孕产妇提供免费筛查和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我市无艾滋病母婴传播病例,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16.31/10万,乙肝母婴传播率0.20%,结果指标已达到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要求,有效减少了疾病代际传递。
针对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五项策略:
1.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青少年、育龄妇女特别是孕产妇及其家人对消除母婴传播的认知水平。加强关口前移,争取“艾梅乙”感染人群早发现、早干预。
2.孕产妇检测与咨询服务。为所有孕产妇(包括流动人口)尽早提供“艾梅乙”检测与咨询服务,提高孕早期检测率。2023年全市孕期“艾梅乙”检测覆盖率100%,孕早期检测率95.34%。
3.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保健服务和综合关怀。2023年,我市艾滋病感染产妇治疗率100%,艾滋病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100%;梅毒感染产妇治疗率99.59%,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94.2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注射率99.63%,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99.51%,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9.63%。
4.消除母婴传播干预服务。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持续给予用药咨询指导;及时对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母婴传播风险评估,按要求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给予婴儿喂养指导,提倡人工喂养,开展暴露儿童感染状况监测,及时为确诊儿童进行治疗或提供转介服务。
发现梅毒感染孕产妇,进行规范青霉素治疗,结束后定期进行随访和疗效评价;所有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出生后即免费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
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提供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和辅助检查,密切监测孕产妇肝脏功能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孕产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同时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国家免疫程序完成后续乙肝疫苗接种。
5.维护感染者合法权益。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为感染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健康咨询、心理和社会支持等综合关怀服务。尊重感染者合法权益,保护个人隐私,努力营造无歧视的医疗环境和社会氛围。加强志愿者团队建设,促进社区参与。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这些项目政府免费:
1.初次产检的孕产妇HIV、梅毒和乙肝筛查免费;
2.确诊HIV感染的孕产妇及分娩儿童抗病毒治疗免费;
3.确诊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分娩儿童抗梅毒治疗免费;
4.感染孕产妇艾滋病、梅毒疾病状态相关检测给予补助;
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分娩婴儿奶粉补助;
6.乙肝感染产妇所生儿童免疫球蛋白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免费,免疫效果评估免费。
预防母婴传播“你问我答”
1.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风险大吗?
答: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未经干预,母婴传播风险高达30%以上,如开展规范干预,风险可降至5%以下。
2.感染HIV的孕产妇如何生出健康宝宝?
答:孕妇需进行规范的孕产期保健,动员其配偶进行相关检测,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分娩过程安全助产;宝宝出生后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并给予规范治疗和喂养指导。如此便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3.感染梅毒的孕产妇如何生出健康宝宝?
答:一旦发现感染了梅毒,尽早接受规范的青霉素治疗,并定期进行随访和疗效评价。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自出生时开始,定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和随访至18月龄。
4.感染乙肝的孕产妇如何生出健康宝宝?
答:对符合治疗条件的孕产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宝宝,生后6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首剂乙肝疫苗。按0、1、6月顺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儿童在第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1~2个月,评估免疫效果,建议于7~12月龄完成。
5.在哪里可以获得相关咨询和服务?
答:开展产检的医疗机构。
6.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只要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配合医务人员随访,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艾梅乙”母婴传播。
(1)孕前确诊感染的女性,评估病情后备孕。
(2)孕早期(孕13周前)尽早到医疗保健机构建册,并接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
(3)倡导配偶同时检测。
(4)孕期确诊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妇,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接受治疗,规范疾病监测。
(5)临产时艾滋病筛查阳性的孕妇,尽快明确感染状态,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6)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分娩婴儿48小时、6周和3月龄接受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两次检测阳性即确诊感染。早期诊断阴性,于12月龄接受HIV抗体筛查,筛查阴性排除艾滋病感染;筛查阳性,随访至18月龄,再次检测。
(7)梅毒感染孕产妇分娩婴儿尽早接受先天性梅毒筛查。
(8)乙肝感染孕产妇分娩婴儿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系统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最后剂次接种后1~2个月进行乙肝免疫效果评估。
(9)所有感染孕产妇需做好产后保健,并在医生指导下继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