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浦江新闻

浦江“红色路长制”入选全国 “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本报消息(通讯员 黄维)为更好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邮政局联合组织开展“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评选,经自主申报、省级推荐、专家评审,最终遴选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108个。《浦江以“红色路长制”为核心构建现代公路治理体系》入选,为全市唯一。

近年来,浦江聚焦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堵点,全面建立县、乡、村、网格员、养护工五级“红色路长制”,广泛发动党员、沿线群众参与公路管养,助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全县现有养护人员1002名,每年养护公路近800公里、处置突发事件超1200起。浦江以巩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和浙江省首批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县创建成果为主线,聚焦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方面痛点、难点、堵点,探索建立以“红色路长制”为核心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形成公路管理五大体系,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2.0版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发展,打造“两圈交汇枢纽点、高水平建设交通强县”。

坚持党建引领,是浦江管好全县795.324公里农村公路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浦江在全省首创“红色路长制”基础上,不断深化举措,通过全域路长纳入红色引领、分级覆盖推进一体治理、党员示范发挥“头雁”作用等做法,构建五级“红色路长制”。目前,全县25名县级路长、122名乡级路长、202名村级路长、462名网格员、191名养护工奋斗在一线,助力当地农村公路“有路必管养,管养必到位”。

瞄准“四好农村路”2.0版建设跑道,总结拓展“红色路长制”实践经验,浦江从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入手,围绕因地制宜“建”、创新机制“管”、精打细算“护”、惠民共享“运”四个维度,构建考评、创新、工作、指标、组织五大工作体系,为“四好农村路”科学管理提供体制保障,全面指导农村公路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基本要求,向“畅达、平安、智慧、共享”建设目标转轨。以“考核+激励”完善农村公路管养考评体系、“执法+自治”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指标体系,打造立足实际、贴近群众、行之有效的管理新模式。

创新是浦江农村公路管理又一法宝。提出“五型五色”公路管理法,融合运用“四个平台”、浙路智富等数字系统,探索建立“县乡一体、站队合一”现代化农村公路管养站等创新举措,给浦江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带来质的提升。浦江相关部门总结分析近年来的公路管理难题,结合沿线产业、沙场、石宕分布,以及承载功能、服务对象、交通压力、技术状况等因素,将全县农村公路分为资源路、产业路、共富路、民生路、旅游路5个类型,以红、橙、黄、蓝、绿5种颜色标识分类制定管养策略,合理安排养护大中修,防止养护投入不平衡,大大提高农村公路执法、管理、养护能效。

“四好农村路”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下一步,浦江将立足“交通强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