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一流新区新实践中 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
金东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金义新区一体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全会决策部署,对标落实“三个再”“五个更”目标要求,锚定“港”“廊”“链”主战场,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全方位推动改革发展再突破再提升再上新台阶,在中国式现代化一流新区新实践中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
一 解放思想,构建“增长极、新中心”话语体系
近年来,金义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大干快上、以干促上、实干至上,正加快推动形成突破性、整体性、系统性赶超跨越发展的生动局面。今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列全市第2、全省第11,跑出了新区设立以来最好成绩。
对新区而言,改革是新区的天然基因,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同样需要一场思想大解放。而解放思想的核心,是从“增长极、新中心”因何而来、内涵是什么、如何打造等三个维度,构建并固化“增长极、新中心”话语体系。
“增长极、新中心”的背景。“增长极、新中心”的目标从何而来?“使浙中城市群成为带动金华全市,乃至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增长极”“金华打造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目标思路符合金华实际,有利于优化全省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金义片区作为自贸区的新片区要‘初生牛犊不怕虎’”;“真正把增长极挺起来、把新中心立起来,以新区的大干快上支撑全市的赶超发展”……金义新区重任在肩、使命如磐。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金东区设立金义综合保税区;2020年5月,省政府批复同意,金义新区成为全省第五个省级新区,空间范围为金东区全域;2020年9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金东9.79平方公里纳入试验范围……金义新区拥有自贸区、枢纽区、省级新区、高新区、都市区“五区”叠加的机遇与优势。
增长级、新中心,是新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应有担当,也是拉高标杆、抢抓机遇的必然要求。
“增长极、新中心”的内涵。什么是新区?“项目+产业+以效率为核心的营商环境”才是新区。
关于项目,提出要从“四个维度”(赛道、团队、资本、盈利模式)看项目。
关于产业,确立“3+3”主导产业,即新能源及其上下游全产业链、信创及视频类硬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动工具、智能家居、品质美妆三大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
关于以效率为核心的营商环境,就是以增值服务迭代升级为主路径,从政府思维转向企业视角,着重实现“四个变”(权力变责任、审批变服务、串联变并联、裁判员评论员变运动员)和“三个办”(马上办、微笑办、暖心办)。
“增长极、新中心”的实现路径。从2022年的环境整治提升、城市更新、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招大引强、除险保安等“五大会战”,到2023年的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润马光能等“十个一”重大突破性项目,再到今年的平台项目产业“三大突破”专项行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体现“唯有干事、别无他求”的鲜明标识,这是实现新区赶超跨越发展、“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的实现路径。
构建这一“增长极、新中心”的话语体系,需要在解放思想中破旧立新:大力破除盆地思想,推动“主战场、主平台”思想大解放;大力破除本位思想,推动“系统抓、抓系统”思想大解放;大力破除“小成即满”的太平思想,推动“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思想大解放;大力破除“绕难而走”的畏难思想,推动“想都是问题、干才是答案”思想大解放;大力破除“客里空”的浮夸思想,推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思想大解放。
二 坚定信心,推进“增长极、新中心”改革攻坚
思想上的破旧立新,必然落实到行动上的破旧立新,必须具体到各项改革任务的攻坚破难。区委五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金华市金东区委关于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中国式现代化一流新区新实践中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攻坚重点、工作要求和具体举措。
一要全面对标抓落实。《实施意见》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逐项梳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和省委、市委《实施意见》的重要改革举措,在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做到深化细化具体化,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部署在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此,金义新区明确了2029年和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的改革目标,构建了“三个实现”“五个先”“七大标志性成果”的改革目标体系。
“三个实现”,即“实现突破性进展、实现整体性跃升、实现系统性重塑”。
“五个先”,即着力蹚出战略目标先达、思路理念先导、体制机制先发、改革创新先为、开放效应先显的现代化路径。
“七大标志性成果”,即在经济体制、民主法治、文化体制、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平安建设、党的建设等七个方面打造具有新区辨识度、省市示范性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二是盯住重点抓突围。根据“增长极、新中心”话语体系,立足实际、着眼关键,金义新区确定了11项攻坚重点,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渐次突围,带动全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整体突破。
比如,锚定构建特色鲜明、活力充沛的科创生态,在深化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率先突破。统筹推进教育强区、科技强区、人才强区建设,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贯通联动的运行机制,高质量推进“2+5”七星拱月式平台发展矩阵建设,推动浙中科创走廊核心区建设全面起势、科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锚定坚持最大支持、最小干预的服务理念,在打造以效率为核心的最优营商环境上率先突破。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标准,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最大支持、最小干预”,迭代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健全“四个变”“三个办”高效闭环落实机制,构建全链条、全天候、全方位的为企服务新生态。
锚定重塑数实融合、跨界融通的产业结构,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率先突破。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3+3”产业格局,建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健全促进数实融合、跨界融通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培育更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增创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
三要突出干部抓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关键在人,在干部。要增强“明势笃行抓改革”的信心决心,坚定改革定力,增强改革信心,保持改革韧劲,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写好实践续篇、时代新篇。要激发“乘势扬帆抓改革”的动力活力,始终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干”字当头的作风、“赶”超跨越的魄力,努力在新时代改革实践中勇敢立潮头、永远立潮头。要提振“聚势破难抓改革”的精神状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断汇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磅礴之力。
三 乘势而上,干出“增长极、新中心”新气象新作为
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当前最重要的是乘势而上、大干快上,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全力推动平台、项目、产业的“三大突破”。
乘势而上,因为新区一步一步干出了自己的“势”。干出了主战场主平台之势,作为浙江第三大城市群、第四大都市区的核心区和金华打造国际枢纽城、决战“港”“廊”“链”主战场主平台,城市向东发展已然成势;干出了突围突破之势,“五大会战”、“十个一”重大突破性项目、平台项目产业“三大突破”,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仗接着一仗打,征迁创造了铁路枢纽扩容“杨梅塘”速度,项目创造了金磐产业飞地“润马”速度,平台创造了“金漪湖”速度,“千万工程”新样板创造了“八仙积道”速度,以效率为核心的最优营商环境成为“金名片”,赶超跨越发展已然成势。
大干快上,已然成为金义新区的主旋律。“大”是建设省级新区的必然要求,聚力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的核心要义;“干”是新区干部“想干事、能干事、能够干成事”的真实写照;“快”是打造以效率为核心的最优营商环境的本质要求;“上”是全省、全市人民对新区赶超跨越发展的强烈期待。
“三大突破”,仍然是当前新区工作之“要”。平台项目产业,平台是载体、项目是抓手、产业是根基,三者合一是关键的棋眼,牵一发而动全身。唯有落好平台项目产业“三大突破”这一子,才能真正实现赶超跨越发展“全盘活”。
乘势而上,大干快上,就是要持续攻坚平台项目产业“三大突破”。
持续攻坚平台大突破。坚持新区就是一个发展平台,突出破立并举、提能升级,着力平台崛起、融入枢纽建设、促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快打造以金漪湖、自贸区为核心的七星拱月式平台发展矩阵,全力“夺鼎、创高、进位”。
持续攻坚项目大突破。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招大引强,扩大有效投资,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全域推动项目建设再掀声势、突围成势。
持续攻坚产业大突破。往“高”攀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向“新”进军抓实“十大培育工程”,以“融”提效抢抓数实融合新机遇,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创新型企业“雁阵”,力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跨越突破。
乘势而上,大干快上,就是要在持续攻坚平台项目产业“三大突破”的基础上,干出中国式现代化一流新区新气象,在高质量发展中建成“增长极、新中心”。
锚定产业更高能级,向新型工业化加速挺进,全力构建“3+3”产业新格局,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全产业链竞争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锚定城市更有活力,向新型城镇化加速挺进,加快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能级;锚定民生更加幸福,向共富型发展加速挺进,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探索形成更多共同富裕的新区解法;锚定文化更加繁荣,向文化软实力加速挺进,以艾青诗、光南曲等文化IP为引领,构建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体系,全方位涵养“崇文尚美、积道勇进”的精神气质。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