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未来5年建设行动方案 实施6大行动18项举措
金华这样打造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
记者 叶骏
用5年时间,深入实施科学教育6大行动18项举措;4名师生代表讲述慕光逐梦的科学教育故事;13名金华籍科学家视频寄语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八婺校外科学教育实践地图”闪亮登场;部分中小学校聘任科学副校长……
10月24日,金华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高质量发展推进暨第十七协同组线下活动在金外小学举行,丰富务实的活动与举措让人看到科学教育的美好未来。会上,协调组组长单位金华与第十七协同组成员——鞍山市铁西区、合肥市包河区、桂林市临桂区、西安市雁塔区一起发布“金华宣言”,坚持“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充分展示协同组优势特长,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不断凝聚建设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的强大合力。
未来5年金华将推行 科学教育6大行动18项举措
今年1月31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名单公布,全国共25个协同组,浙江省共有4个地市、2个县区入选,金华、杭州、宁波成为协调组组长单位。今年初召开的金华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深化“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5+5”改革试点,践行“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指示精神,通过3至5年建设,形成全区域具有科技氛围、崇尚科学家精神、多元协同机制稳定、具有金华辨识度的科学教育特色品牌。
会上,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唯介绍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金华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8年)》,这是我市高质量实施科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引与指南。
金华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深入实施科学教育质量提升、科学教育人才优化、科学教育空间拓展、科技创新人才选育、科学教育示范载体培育、“大科学教育”协同六大行动,构建起科学教育的强大树干,以18项具体举措滋养庞大茂盛的树冠。
质量提升行动中,夯实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学校主阵地,健全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优化中小学生素养评价方式。迭代中小学课后服务方式,实现科技类课后服务100%全覆盖。5年内计划评选科学类作业设计、精品课程、课题研究、典型案例各500个。
人才优化行动中,与高校深度合作,通过研训一体的方式,实施年度1500人“英才教师”培养计划,强化科学专业教师配备和素养提升,建设科学教育导师团队。实现100%的科学教师具有专业背景,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背景的科学教师。
空间拓展行动中,打造100个科学教育实践新型空间,推进社会空间开放,遴选200个科学教育基地,充分用好“八婺校外实践地图”的优质点位资源,开发50条科普研学精品线路,推动校园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
人才选育行动中,推出100场青少年科技嘉年华活动。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选育模式,实施大中小一体化学段贯通及“培优联盟”区域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人才基地建设,推进少年科学院“科学小院士”选育,5年培养不少于100名“科学小院士”,持续培育科学研究后备人才。
示范载体培育行动中,打造10所科技特色示范高中,建设一批科学教育实验校。充分发挥金华院士之乡和物理学家群落优势,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每年开展“百名院士金华行”50场,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20家。
在“大科学教育”协同行动中,深入开展“乡村科教圆梦”行动,借助智慧教育平台打破优质资源共享藩篱。推广“家庭实验室”,发挥家庭在科学启蒙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资源整合 互动开放 成果共享 优质共创”原则开展第十七协同组工作,构建科学教育“共富”格局。
李唯表示,金华将通过科学教育6大行动、18项举措的实施推动,收获7项实验成果:多元稳定科学教育协同机制有序运行;学段贯通和区域贯通的育人机制更加成熟;科学教师教学和科研专业化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域中小学生科学素养进一步提升;具有国家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科学人才不断涌现;科学家精神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全社会重视关心科学教育的氛围不断浓厚。
打造全国科学教育
“金”字样板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做大做强科学教育“劲风”频吹,落地举措此起彼伏。但长期以来,存在科学师资匮乏、实验操作弱化、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在中高考学业考试指挥棒下,侧重科学知识掌握,以成绩和排名论英雄,无法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小学科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教育实验区要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破解难点堵点,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构建大中小学段纵向贯通、校内校外横向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打造全国科学教育“金”字样板。
启动仪式上,4名金华师生代表讲述了他们亲历的科学教育故事。金华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学生陈铭楷的主题是“我在少年科学院里长大”,他从杨利伟给“金华少年科学院”题写院名说起,介绍金华建立的市级、县级、校级三级少年科学院体系,形成“一院引领、多团推进、全域联整”的科学活动模式。作为一个小小科学迷,他在校内外多地留下了探索好奇、解锁未知的脚步。
浦江县黄宅镇初级中学校长王亮讲述了发生在一所农村学校的“科学实验室迭变记”。该校生源大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随迁子女,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什么样的教学改革更适合这类学生?2013年,黄宅镇初级中学从科学实验改革入手,开启“做中学”创新教学模式。从课堂实验室、走廊实验室、户外景观实验室、家庭实验室到创客实验室、数字传感实验室和三航模拟实验室,学生有了更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更广阔的探索空间。“科学之旅”成为学校响亮的金名片,以“科学之旅”为蓝本编制的实验校本课程获评浙江省精品课程;2021年获共青团中央颁发“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荣誉。
东阳中学学生王皓哲讲述的题目是“以科学之名——慕光前行”。他说,在东阳中学毕业的无数学子中,有三位科学界的璀璨明珠——严济慈、潘建伟和陆朝阳,他们之间的精神纽带,成为东阳中学乃至整个中国科学界的佳话。东阳中学“科学家报告会”,是科学家严济慈留给母校的一份珍贵礼物,连接起科学与青春的梦想。
金华一中老师王云从化学国际奥赛金牌得主赵邦森讲起“拔尖创新路上的双向奔赴”的故事。作为科学创新人才基地导师、班主任,王云面对着一群学有余力、善于思考的学生,他决定用科学实验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探索的精神、严谨的态度。为了更精准高效筛选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实行以高考为基础、竞赛人数精品化、强基人数扩大化的“三位一体”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持续加强大中衔接,实现与顶尖高校之间的“共生共长、共育共成、互学互鉴”,被评为北京大学首批“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清华大学“生源中学”。担任科学创新人才基地导师和竞赛教练10多年来,他和学生一同快速成长,先后获得全国优质课示范课、省化学基础教育奖、省优质课一等奖、浙派名师培养对象、金华市十大杰出青年、金华市师德标兵等荣誉,完美诠释了“教学相长”的内涵。
仪式上,“八婺校外科学教育实践地图”首次公布,各县(市、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分别推荐了当地最具特色的科学教育场馆,像双龙电站旧址、铁路文化公园、金华市科技馆、金职航空科普研学基地、金华动物园、横店国防科技园等近百家单位在列。
筑梦科学素养基石,点亮创新创造之光。当天,金华籍科学家潘建伟、胡伟武、伊成器等从各地发来成长寄语,鼓励全市青少年以科学之名,慕光前行,创新不止,传承不息。此外,金华市环城小学、光南中学、丽泽中学、浦江中学等10所学校举行了科技副校长聘任仪式;会后,与会人员还前往省、市级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金华市湖海塘小学、江滨小学和浙师大附中,以及部分金华市科学教育基地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