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武义新闻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发展步伐更加坚定

武义以改革之笔 用心答好惠民发展之卷

“邻舍家”议事会 李增炜 摄

企业快速发展 黄泽振 摄

记者 巩长青/文 时宽兵 唐佳华/摄

风起浙中,改革浪潮澎湃。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武义以坚定的步伐,向争当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排头兵的目标奋勇前进。

千帆竞渡,唯奋楫争先者胜。在改革路上,武义从不缺创新之举,“后陈经验”从治村之计升华为治国之策,深刻影响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监督的发展轨迹;“下山脱贫”则是武义献给世界的温暖篇章,5万山民告别深山,踏上富裕之路,为全球脱贫减贫事业贡献独特的武义方案和智慧;“后发赶超”满怀豪情,武义工业经济从零开始高歌猛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在改革路上,武义始终紧密对照高标准,聚焦问题抓要害,以高质量促改革用心答好改革惠民之卷,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发展步伐更加坚定,汇聚成推动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滚滚洪流。

以党建为引领 绘就乡村基层治理新画卷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武义以党建为笔、以乡村为纸,绘就一幅生动绚丽的乡村治理画卷。作为中组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试点县,武义以“后陈经验”为依托,积极适应“一肩挑”带来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不断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新路径。“一肩挑”不仅是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的职务合并,更在深层次上促进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有机融合。在“一肩挑”引领下,武义基层治理体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与此同时,武义向全县258个行政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乡镇党委对村级工作的领导。第一书记进村坐班,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决策,并通过一家一户听民声、记录民情档案等方式,及时听取群众诉求,有效提升村务监督实效。履坦镇叶长埠村第一书记丰家扬在村两委会议上否决了预算过高的建房方案,转而选用老房子拆下来的材料,既节省开支,又与古街风格相协调,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一肩挑”的高效与务实。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领军方阵如磐石般稳固,全县涉村工作全域统筹跟进,如同一张细密的网络,将乡村治理各环节紧紧相连,“后陈经验”在城乡大地开花结果。武义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独到做法,在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评选中脱颖而出。

国家标准《村务监督工作指南》的通过,表明武义试点工作不仅为当地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彰显该县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创新和实践价值,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以民主监督为支点 撬动村级民主建设全链条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2022年,经民政部办公厅批复,武义肩负起推动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探索重任,以民主监督为支点,巧妙撬动村级民主建设全链条,演绎生动而富有成效的民主实践篇章。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监社联动”的村级议事协商模式,不仅摘得2022年度省级乡村振兴最佳实践案例桂冠,更成为该县民主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巩固民主选举成果的路上,武义勇于创新,为新居民村(社)干部提供宽广舞台。19张新面孔,如同乡村治理的鲜活血液,在各领域挥洒热情,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近年来,该县以“邻舍家”议事机制为抓手,架起线上线下同步协商的桥梁,不断汇聚民众的智慧与力量。

“村里因有机更新需要调整农户建房用地,然后再安排21幢宅基地。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近日,在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文化礼堂里,村民搬着板凳坐在一起,把村内大小事清清楚楚地“搬上台面”。

“村里有统一规划,对村民来说是好事,我们要以大局为重。”当天,后陈村召集“1+8+X”议事主体(即村书记、村监委成员、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第一书记、党员代表、社会组织成员、老年人代表等)召开“邻舍家”议事会,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相关事宜。

“我们充分发挥‘邻舍家’议事平台效能,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凝聚民心民力,助推乡村治理。”后陈村党支部书记陈军说,“邻舍家”是武义方言,意为隔壁邻居。2022年,后陈村建立“邻舍家”议事会机制,让村民进一步参与村务,把村务监督切实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近年来,为了让议事协商更规范、村务监督更有效,总结形成《后陈“邻舍家”管理办法》等,邀请村务监督委员会全过程参与协商、全过程监督协商。

“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于重大项目,通过党员群众听证会,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科学民主。从2022年至今,“邻舍家”通过2300多次协商议事,妥善解决620多个问题,彰显民主协商机制的蓬勃生命力。

针对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及历史遗留问题,该县创新实施“特殊事项”村民代表票决制,256件棘手问题迎刃而解,为村庄和谐稳定筑起坚实屏障。

民主管理是武义县村级议事协商创新的又一亮点。在这里,“村级事务,阳光透明”原则深入人心。30余项重点公开内容如同明镜,映照出村级事务的公正与透明。长期、月度、即时的分类公开时限,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开方式,确保村务公开不走过场,让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

以行业转型为突破 全面打造区域五金产业群

日前,3000多名海外主播为圣雪带货的新闻火爆全网,这家户外休闲用品企业自2016年起致力于精益化管理,投入上千万元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如今,该公司已实现人力、研发、生产、销售、财务、决策等九大信息系统的交互,为管理层提供精准数据支持,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圣雪的发展离不开武义在企业发展上的全面助力,2018年,武义入选金属制品行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该县以试点为契机,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品质化转型”“集群化创新”“资本化转型”“绿色化转型”五大工程,稳步加快“企业上云”“电商换市”“管理提效”“企业创强”“腾换并举”五大行动,率先在全省建设“共享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地企对应”工作机制,形成服务平台共建、创新成果共享、智造体系共用、市场信息共通的良好局面,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企业转型进入快车道。武义企业积极拥抱新技术,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设备,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与此同时,武义发挥区域协同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与周边县市区展开紧密合作,接收并融合五金产业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通过与这些地区的携手共进,共同打造五金产业链条。这一策略不仅促进了武义金属制品行业快速发展,还构建了更为广泛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武义与周边县市区建立高层互访和产业合作机制,频繁组织企业互访和产业对接活动,协同推动五金产业集群崛起。如今,武义县五金产业集群作为浙江省首批21个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唯一跨地区、跨行业的“双跨型”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贡献新活力。

为推动项目建设,武义创新三大促进项目发展模式,健全完善协调商办、联系会办、难题亲办机制。同时,搭建“6库1表”推进机制,对库内项目实行“一对一”专班化推进。此外,武义还推行“一个签约项目+一名专职代办代跑服务员”捆绑机制,为企业提供全程代办、极简审批、极速验收等服务,这些举措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精准施策培育领军企业方面,武义同样不遗余力,积极推进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育龙头”,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改造提升。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武义培育出上市公司4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4家、亿元以上企业152家,拥有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53家,数量居全市前列。

以农文旅融合 推动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秋意正浓,行驶在上松线王宅路段,道路两旁,金色稻浪随风起伏宛如织锦,白鹭点缀其间。联合收割机轰鸣,农民满载而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里是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中的一隅。2017年武义被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评定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来,该县借力茶叶、中药材、食用菌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农业产业跨界融合、多业态增长新路径,成效显著。

武义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王宅镇为核心,辐射东至马昂村、南至九龙山茶园、西至源口水库、北至石鹅湖的广阔区域,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茶叶、中药材和食用菌三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产值分别实现11.08亿元、11.63亿元和2.22亿元,不仅壮大了农村经济,也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示范园建设离不开项目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共招引落地15个重大项目,其中包括投资规模超10亿元的寿仙谷有机国药基地、更香有机茶文化生态休闲观光园、大斗山飞行基地等。这些项目的建成投用,丰富了示范园产业结构,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显著提升。特别是花田美地农旅产业园,凭借独特魅力和良好体验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为示范园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用地保障方面,武义敢于创新,率先在浙江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创新试点。通过制定出台一系列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出点状供地方式,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闲置农房、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还激发了经营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有效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武义的八条试点举措被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联合采纳,全国推广。

科技创新是示范园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浙江省农科院武义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药用菌(武义)试验站成立,深化科技特派员机制,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取得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也为示范园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例如,示范园内的龙头企业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打造有机国药第一品牌”为目标,拥有科技人员80人,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科技进步奖。

改革春风化雨,润泽民生福祉,武义将继续以改革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将改革成效切实转化为造福人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