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金报的故事在延续
陈国凡
我是大学时迷上小小说的,从看到写,由读者变成作者,一路走来,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晓得。人生旅途,长路漫漫,总有你梦想开始的地方,总给你鼓舞和希望,金报就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金报给我发表文章,报道我获奖和出书的信息。2008年5月12日更是不惜用整整一个版面报道在市区天宁楼宾馆举行的浙江小小说笔会暨陈国凡小小说作品研讨会,活动由《小小说选刊》《天池》《文学港》主办、金东区文联和浙中小小说沙龙承办。
最早发表在金报的文章和日期记不真切了,但肯定是在“浮世绘”栏目,发了几块“豆腐干”。那是我最早变成铅字的一批文字,后来又陆陆续续在金报发表了《水泊梁山大减员》《父与女》《特殊的红包》《林老师的爱情》等,最近这两年则有《消逝的热闹乡村》和《候车》发表。
正是因为有金报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鼓励,不断给我希望和力量,我才能笔耕不辍,坚持创作,迄今我已在《小说选刊》《格言》《故事会》《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浙江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600多篇,获得各级奖项十多次,多次入选小小说年度权威选本,有十几篇小小说被选入各地中学语文试卷,小小说《平衡》更是被用作2016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卷阅读题,至今仍不断被全国各地学校选作语文考试模拟卷试题。2010年本人参评高级教师职称,那不俗的创作成绩,无疑给我这个非语文老师的评定条件加码了,我因此第一次参评就得以顺利通过。
说起来,女儿铅字梦的实现也是在金报。女儿读小学时,有《我帮宁宁学骑车》《对门大伯》《七仙女下凡游金东》等3篇文章在《金华晚报》发表,其中《七仙女下凡游金东》还获得当年“小星星”全国征文大奖赛小学低年级组的三等奖(金东区唯一)。
还有一事值得一提,因为前年的征文,我有缘结识了兰溪鸡子粿传承人朱兰庆。
朱兰庆兴趣广泛,参加过央视《开门大吉》等多档综艺节目,还痴迷摄影和影视拍摄。那时他正组织一帮人马拍微电影,看到我的文章得知我写小小说,就从金报编辑那里要到了我的手机号码,主动联系上我。很快,他拍摄了改编自我的小小说《守候摩托车的小男孩》的微电影,这是我的小小说第一次被拍摄成微电影。文章由文字变成视频,这真是一次美好的体验,也必定会成为我此生值得珍藏的珍贵回忆。朱兰庆还是当地的政协委员,是个热心肠,为家乡、为社会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名声在外。国庆期间,古子城人流如织,摩肩接踵,他的鸡子粿门店生意兴隆。他一刻不闲地做卖鸡子粿,动作娴熟,态度可亲。
我默默地看着,怕打扰他,不忍与之相认。我认得他,他却不认得我——我和朱兰庆还没在现实里见过面呢。微信里初识时,我开玩笑道,要是金报再征文,我就把你我因金报而结缘的趣事写进去。
我和金报的情缘道不完、写不尽,感谢《金华日报》,说一声谢谢你,“因为有你,我的世界更美丽”。我唯有不忘初心,坚持创作,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