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村:一个村庄何以“长”出 两家省级乡村博物馆
卢师慧
乡村博物馆凝聚乡愁记忆与文化基因,是群众的精神家园。近日,浙江省文物局公布了2024年第三批省乡村博物馆,东阳市六石街道吴良村的布鞋博物馆上榜,至此,该村已拥有两个省级乡村博物馆。
一个小小村庄为何能有两座省级乡村博物馆?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这个距离东阳城区16公里外的村子,一探究竟。
文化资源丰富
在前往吴良村的路上,一路鸟语花香,东阳江最大支流——白溪江在村东南角流淌而过。村口新打造的“吴文化”广场溪水环绕,景观优美,一旁的文化宣传栏里,吴良村村史、吴文化精髓、吴良吴氏起源等村庄历史娓娓道来。
吴良村区域面积195公顷,现有户籍人口1906人、常住人口2057人。村庄历史悠久,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保留着吴良粮站、老八字台门、七份厅、八房厅、缉熙堂等众多传统古建。村庄人才辈出,有着“一门三武举”“同堂十秀才”的美誉,曾有进士1名,太学生、国学生66人。
沿着村道,来到吴良村的主街——吴良老街。老街长400多米,两边以老式商铺为主,多为明清样式。村党支部委员、专职网格员吴新强告诉记者,自明代中叶起,吴良已是“集市昌盛,营厅堂,建街坊,开三、六、九日为商市,为农贸集散之地”。到清末时,吴良老街上店铺林立,仅药店就有5家,至今仍是村内的主要商业街。
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该村结合商贸集市文化、老街资源、传统产业等,打造了布鞋博物馆、时光记忆博物馆、供销社“老聚昌”酱油坊等特色景点吸引游客,并于2021年成功创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同时,推动产业植入带动村民增收,并获评“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森林乡村”“市产业植入精品村”等多个荣誉称号。
两座省级乡村博物馆
入选第三批省乡村博物馆的布鞋博物馆便位于老街街头,由粮站改造而成。“吴良布鞋具有穿着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等特点,曾经闻名东阳北乡一带。”吴新强说,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有的人一买就是五双甚至十双,有的还把吴良布鞋作为馈赠礼品。
为弘扬传统手工布鞋文化和传承、发展、交流鞋文化提供服务平台,2020年,在街道的支持下,吴良布鞋博物馆开始筹建。前期,投入了100万元用于房屋修缮,后又投入153万元用于布展。2021年,布鞋博物馆正式开馆。馆内以布鞋为切入点,运用大量图片、文字、实物、视频,采用现代科技表现手法,系统展现中国鞋履文化几千年的历史面貌和发展过程,有布鞋、绣花鞋、虎头鞋等,式样丰富、做工精巧的展品,充分展示了中华鞋饰的灿烂多姿和悠久历史。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探访那用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民俗非遗文化,还可以自己动手体验制作布鞋的乐趣。
沿着老街走去,中部的一条小巷里,藏着的时光印记博物馆是吴良村的首座省级乡村博物馆,也是2024年第一批省乡村博物馆。该博物馆占地面积约430平方米,由村内闲置的八房厅改造而成,于2020年正式开馆。馆内分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走在大陆上、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和吴良大事记等6个部分,主要收藏新中国成立以后东阳各个时期的老物件,通过大量图片、文字、实物,用现代科技表现手法系统展示了1949年后东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过程。目前,时光印记博物馆有展品2260件,种类繁多,布置有特色,有旧时的农家生产生活用品,如犁、耙、独轮车、马车、马灯、长灯架、石磨等,也有乡土文化气息很浓厚的民俗文化物品、古玩字画、粮票、布票等。
“每个村的博物馆展览主题各异,我们从村庄历史出发,希望通过一张照片、一处场景、一段影像,让村民能够对村庄有更深的热爱,让游客能够感受到吴良村的魅力,让乡村博物馆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吴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永良说。
“文化兴村”不止步
在老街尽头,一家传承了四代的“义昌烟酒”店里,店主吴武生热情地上前招呼。“去年村里把我的店的外立面翻新了,更符合这条老街的气质。”说起村里的变化,吴武生直言,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从来没这么漂亮过。
不仅如此,每到傍晚,“吴文化”广场都分外热闹,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或下棋、或聊天;小孩们手持玩具相互打闹。慕名而来的游客,则会选择沿着老街,开启“穿越”之旅。“博物馆里的东西很有教育意义,我就趁着周末带孩子来看一看。”游客吴女士说。
通过对村庄文化的挖掘、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吴良村的人流量显著提升,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比如,吴良老街的商铺经营权统一流转给村集体并对外招商引资,沿街农户每年可获得一定收入。村里打造的影视外景拍摄基地,依靠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吸引了不少剧组前来,带动村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等。
后续,吴良村会以“文化兴村”为方向,继续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更多乡村博物馆,将文化势能转化为共同富裕的澎湃动能。不仅如此,吴良村的旅游路线策划方案也已成型,从设施改造、线路安排到多元化发展、科技化支撑等,村庄的未来愈发光明。
“乡村博物馆把六石街道的历史文化进行集合展示,让群众更加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日常练、研学游等方式更好地传承下去。”六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静态展示的场所,也是一个互动交流学习的平台,展馆与村民“双向奔赴”,可以让历史文化成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赋能乡村振兴,形成共富局面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