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永康特刊

学校食堂吃什么,学生来投票

永康创新实施学生自主选菜制度

本报消息(记者 舒珊珊) “小酥肉必须有一票”“番茄炒蛋好,汤汁拌饭一口闷”“我选锅包肉”……10月30日上午,在永康市高镇小学校园食堂门口举办了一场欢快热闹的“学生选菜”活动,学校将四五十种有荤有素、营养搭配的美食制作成展板,同学们经过对比筛选,在自己最喜欢吃的10道菜下面贴上小红花。

参加现场看图选菜的主要是低段学生,针对三至四年级,该校建立电子“美食投票站”,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喜爱菜品的选择。“综合线上线下的投票结果,我们分荤菜、素菜、汤三类,对各色菜品进行排名,位居前50%的保留,后10%的淘汰,其余的改良配料或烹饪方式,使它们更符合学生口味。然后由校营养师精心搭配,科学制定每周菜谱。”高镇小学副校长吕晓英说,开展“学生选菜”活动,把“选菜权”还给学生,增加了孩子们在校用餐的自主性、参与感和趣味性,让他们不仅爱上吃饭、爱上食堂,更爱上学校和学习。

当天中午11时许,走进高镇小学的各班教室,只见同学们正埋头吃着午饭,三(1)班的徐子骏吃完了3只鸡翅、一盘蔬菜、一碗汤和满满的米饭。“学校的饭菜太好吃了,我每天光盘,都重了五六斤了。”他举着盘子自豪地说。

在传统的学校选菜模式下,有时学生遇到不喜欢吃的菜,干脆就不吃了,容易导致浪费。本学期开展“学生选菜”活动以来,午餐吃什么由学生自己做主,高镇小学的食堂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全校厨余垃圾减少30%左右,班级光盘率最高95%以上。浪费减少,成本减低,学校有更多余量投入到菜品的提升上,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饭菜口味多元化的需求。

永康市江南小学是去年9月全新投入使用的现代化学校。为让学校中餐菜品受到更多孩子喜爱,学校推出“预选菜单”制,以星期为单位,制定“学生预选菜品”电子调查问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8个合理设计、荤素搭配的营养套餐,详细说明食用量及营养成分,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选出最喜欢的5个套餐。问卷在用餐前一周下发并收回,学校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每日调配。

对于该校二(5)班学生许乔楚和妈妈陈荣柳而言,每周打开学校发放的“预选菜品”,为下周的午餐选菜,是一段温馨的亲子时光。“孩子一般都是爱吃什么就选什么,而我从营养角度引导一下。”陈荣柳说,因为是自己选出的美味套餐,女儿对每天中午在学校吃饭都充满了期待,直夸“比妈妈做的还好吃,一顿吃两碗饭都不够”。作为家长,看到孩子吃得健康开心,她自然也安心放心。

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学生身体健康。今年以来,永康市聚焦食堂领域突出问题,动真碰硬,全力守护16万余名学生的“校园餐”。目前,该市中小学食堂实现B级以上食堂全覆盖、“食堂智治”应用全覆盖、自主经营全覆盖、大宗物品集中采购及统一配送全覆盖。创新实施学生自主选菜制度,将“选菜权”还给学生,从关注学生饮食兴趣到尊重学生个体所需,是永康教育践行以生为本理念、深入推进学校就餐改革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

“菜品由全体学生及家长共同投票选出,如果有个别孩子反映不爱吃、没吃饱,那就应该关注个体的饮食爱好和偏差问题。”永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学校管理角度来说,“学生选菜”有效降低了家长对校园用餐的投诉比例,家长开始更多关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原材料配备环节一味选购“应季菜”“昂贵菜”问题,能够有效降低学校食堂的运营成本,实现校园食堂管理的良性循环。

既要千方百计保障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也要想方设法提升他们在校就餐的幸福感。将学生自主选菜制度与校长陪餐制度、家长验菜制度等举措深度融合,永康多维度、全方位构建校园食品安全新生态,全力以赴办好“阳光食堂、透明厨房”,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目前,“学生选菜”制度已在3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试点,下一步将在永康全市逐步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