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以“标准地+农业双强”破发展困局

婺城稳步推进现代国有农场建设

本报消息(记者 胡敏霞)秋意渐浓,从空中鸟瞰婺城区第一良种场,一边是金灿灿的稻田,不远处则是热火朝天的项目施工现场。在这里,现代国有农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婺城区第一良种场始建于1951年,高峰期在职职工230余人,承担着当时的金华县种子公司的繁育任务,为金华地区提供优质水稻、小麦种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一良种场一度陷入发展窘境。

为破解发展困境,近年来,婺城区围绕“标准地+农业双强”试点改革,深入实施现代国有农场建设项目,以土地资源腾笼换鸟为改革突破口,全面摸清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底数,集中回收各类土地资源。截至目前,累计盘活土地资源1800多亩,为各项目落地提供土地要素保障1300多亩。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是婺城区试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2021年,随着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在婺城区第一良种场内落户,让良种场的土地“活”了起来,不仅为婺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提供了样板,同时也使良种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为充分承接熊猫猪猪带来的流量,婺城区系统性地谋划良种场区域功能布局,先后引进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婺城区农投集团。随后,双龙实验室、智慧农业示范园、现代种业创新中心等一批亿元级项目纷纷落地于此。记者在现代种业创新中心看到,挖土车、渣土机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土方开挖工程,整个项目预计在2026年底完成。项目建成后,将聚焦优势物种开展联合攻关,引进选育抗病优质宜机化品种,打造成为浙中种业创新高地,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形成种子、种苗产业化生产。”该项目负责人表示。

在招大引强,加快项目落地的同时,婺城区还积极探索实行“农场+科研+产投”新模式,推进农业科研成果转换落地,加快国有农场现代化转型发展。建设规模达1048亩的智慧农业示范园也初具规模,4个全自动智能玻璃温室和50亩果蔬连栋大棚基地已基本完工,工人们正在加装大棚内的设施设备。第一良种场将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加快助推金农共富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现代新农人创业创新园等二期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