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警务前移到田间地头
“流动警农驿站”助农丰产增收
记者 季俊磊
一本警务记事簿、一叠法律宣传册、一沓警民联系卡……每到农忙节点,民警都会主动走到田间地头为农户纾困解难,这些物品被整齐地放置在警务袋中。这是永康市公安局花街派出所创推“流动警农驿站”工作模式的缩影,民警主动将警务前移到田间地头,助力农户丰产增收。
“一站服务”纾困解难
永康市花街镇拥有农业种植面积13000余亩,是永康水果生产基地及粮食主产区。“眼下我们最担心水果滞销,收购商不好找。有你们帮忙想办法,销路一下子打开了。”日前,正在花街镇双溪村杨山果园里劳作的胡老伯看到民警黄挺就露出笑容,立即迎了上去。
此前,黄挺在走访时发现当下农户头疼农产品销路问题,他把农产品滞留存量记了下来,然后把信息整理后发布到社区企业、村居微信群,发动大家开展认购助农活动。了解到农户还需惠农政策讲解,他又叫上联村干部到果园、农场走访,在田间地头开起临时课堂,帮助农户解读农业政策、研判市场信息。
“农民吹哨、民警报到”,实施主动警务、能动警务,让群众的事第一时间得到回应解决,是建立“流动警农驿站”的初衷。花街镇八字墙村的老李和小李是叔侄关系,曾因自留地问题一度“对簿公堂”。过去几年,老李耕种过的几亩自留地在土地确权时被归属到侄子小李名下,双方因此产生土地争议,互不相让。每到春耕和秋收前后,两人经常因土地争议发生阻拦耕播、毁坏青苗、抢收抢种等纠纷。
为彻底化解两家矛盾,民警多次走访双方当事人,向村民了解具体情况,并协调相关部门实地勘测争议土地,联合相关部门人员耐心说法释理,最终让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下调解协议。老李说:“自从矛盾调解好了,我们两家关系越来越好,水果生意也越做越大,还一起注册了一家水果批发公司。”
遇到跨部门复杂问题,“流动警农驿站”民警会迅速联动其他政府部门、群防群治力量,实现矛盾纠纷快处快调。花街派出所副所长傅俊伟说,今年以来,依托“流动警农驿站”及时排查化解各类涉农矛盾纠纷128起,群众满意率达100%。
“小案快破”保产增收
“我家蜂箱是十几天前丢的,你们还能帮我找回来吗?”前两天,民警到花街镇炉村走访时,方阿婆向民警反映。了解情况后,花街派出所立即启动“小案快侦”机制,仅用2个小时便将2名盗窃嫌疑人抓捕归案。
“被偷农作物价值不大,但事关群众安全感,我们坚持对涉农违法犯罪活动第一时间高效打击,守护群众财产安全。”该所民警夏方方说,花街派出所还会组织“流动警农驿站”巡防队员常态亮灯巡逻,织密“五巡”立体防控体系,并在农田等地布建临时“小探头”305处。得益于“流动警农驿站”的赋能加持,该所快速处置涉农警情75起,辖区80%的盗窃农作物案件实现24小时内侦破。
围绕秋收期间多发案件,“流动警农驿站”还派出无人机飞往辖区村居开展智能巡防。不久前,花街镇双溪村的潘大娘被拉进一个果蔬批发销售微信群,群主称只需先交3000元保证金,就可以把潘大娘家的柚子卖完。看着群里其他农户纷纷说卖了好价钱,她心动不已,立即到银行准备转账。银行工作人员询问潘大娘钱款用途时,发现事情不对,马上启动警银联动机制,随即民警赶到现场,及时对潘大娘进行了反诈劝阻,避免了损失。
今年初,该所还专门为辖区果农、菜农们组建了“警农联络反诈宣传群”,适时发布最新诈骗案例和防范技巧,并依托“流动警农驿站”组建反诈志愿联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反诈知识讲解。截至目前,已走访农户2000余户,劝阻被骗群众18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