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民生

“充电”赋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

义乌“青蓝夜校”受追捧

义乌融媒体中心 骆红婷

夜幕降临,商场营业员吴月走进义乌市江东街道塔下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非洲鼓课程。今年,江东街道首期“青蓝夜校”开班,吴月第一时间就报名了。“我很喜欢非洲鼓,可一直没机会学,夜校还能免费学习,弥补了过去的遗憾。”

近年来,义乌“青蓝夜校”深受当地市民追捧,“开课即满”“一座难求”,上夜校成为很多都市青年下班后的新选项。

为青年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走进义乌市赤岸镇三角毛店村的无同餐厅,餐厅经理、95后的陈静雯此时正和店员一起制作新品咖啡。一年前,陈静雯还在酒店行业做销售工作,自从参加赤岸镇社区学院的咖啡制作课程后,就转行做咖啡师,后又成为无同餐厅的经理。

夜校为何能在年轻群体中“出圈”?陈静雯认为,公益、优质,是“青蓝夜校”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如果不是报名了公益咖啡制作的课程,没想过能找到一份自己非常喜欢的职业。”她笑着说非常珍惜每周的上课机会。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已成为一些都市青年的新时尚。在江东街道塔下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青蓝夜校”里,美妆课程正火热进行中。“我对美妆课一直很感兴趣。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学习新知识,太方便了。”在外贸公司上班的方文静表示,现在她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有了新思考,考虑在下班后做自媒体美妆教学,将爱好融入工作中。

据了解,义乌“青蓝夜校”面向18岁至59岁的中青年市民开放,主要在职业类学校、村(社)办公楼等地点开展,开设有职业技能类、乡村振兴类、兴趣爱好类等培训课程。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形式,“青蓝夜校”始终承担着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文化素质的社会职责。

学历培训提升市民文化素养

今年46岁的义乌市民张利花6年前拿到高中学历,顺利考出了保育员的证书,现在在赤岸镇中心幼儿园工作。

近年来,义乌“青蓝夜校”与镇街社区学院开展“双证制”免费教育,组织未达高中学历的劳动者,在获得技能证书的同时参加高中文化课学习,取得明显成效。学员们对这种“政府埋单,学员充电”的教育培训深表喜欢,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近3年,义乌累计有8000余名学员通过“双证制”教育毕业,有效提高了劳动者队伍的学历水平,提升了人力资本水平。

此外,义乌“青蓝夜校”协助企业,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开展“双证制”成人文化培训。经过前期的摸底,赤岸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华川集团内开展成人高中“双证制”文化培训,今年上半年完成毕业考试领证80人,目前在读学员85人。“双证制”成人文化培训进企业,既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更提高了企业竞争的软实力。

如何让“夜校热”持续“热”下去?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义乌市教育局成立由职能科室、浙江开放大学义乌学院负责人、镇街社区学院院长为成员的义乌“青蓝夜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该市社区教育经费中划拨专项经费,统筹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同时充实专项培训师资库,吸纳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非遗传承人、技能大师等兼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