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民生

扫码才有优惠 同货却不同价

现金支付或在遭遇隐形门槛

记者 汪蕾

在某连锁品牌咖啡店,当你掏出现金支付时,却发现同样的产品,价格竟比线上小程序高;在快餐速食店,现金支付无法享受更划算的套餐;在某品牌奶茶店,不能参与会员日活动,无法享受满减优惠、积分福利……

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商家的策略,而是许多品牌对现金支付的隐形“降级”,无声的门槛区分了“线上支付用户”与“现金支付用户”。随着移动支付渗透率越来越高,现金支付者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尴尬。

线上支付与现金支付不同价

“阿姨,你确定用现金吗?现金没办法享受线上优惠券。”在市区江南一家连锁餐厅,63岁的市民丁敏最终选择用微信线上购买了一份套餐。当天,她带着放学的孙子回家,路过该店时进店消费。“我自己确实也蛮久没用现金了,正好前段时间有人包了红包,本想着把现金用掉,没想到同货不同价。”

在支付日益数字化的当下,现金用户在不断遭到隐性冷遇。在同一家店铺里,使用线上支付和现金支付能享受的优惠不同,实际支付价格随之拉开差距,直接影响消费体验。

在多家奶茶、咖啡饮品门店,记者发现,线上支付的用户可享受更低价格的“隐性折扣”。以古茗为例,全店累计30多款产品中,有26款享有线上优惠价,普遍比现金支付便宜1—2元;在沪上阿姨,也有多达20余款产品的线上价格比现金支付便宜1—3元;在瑞幸,线上小程序可享9.9元购买指定款饮品的活动……此外,包括霸王茶姬、星巴克等在内的饮品门店线上小程序也推出了“点单8.5折”“第二杯半价”“单杯饮品9.9元兑换券”“满50元减6元”优惠券包,鼓励用户扫码进群领取更多针对线上支付的优惠。

然而,现金支付者在这些饮品店多数只能以原价购买,线下现金活动也相对匮乏。比如在某饮品店,线下现金支付需要以原价19元购买的大杯浅浅清茉奶茶,小程序用户不仅可享3元折扣,还可叠加3元优惠券,这就有了6元的差价。

线上导流背后是商家营销手段

去线下餐饮店,进门就掏出手机查找优惠券,到店后直接使用手机或自助机下单,有的甚至人未到店就提前下单。这种习惯的养成,品牌商是背后的推手。

这种线上导流背后,是品牌为追求利润、快速获客的需求。在义乌从事线上平台运营的客户经理江豪睿认为,商家乐此不疲地推广小程序,是数据积累和用户画像建立的手段。

“线上点单的小程序不仅追踪用户的价格敏感度、消费频率,还能了解用户是否有拼单习惯、对新品兴趣如何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商家精确投放个性化优惠,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复购、增强用户黏性,促进老带新,拓展用户数量。”江豪睿说。

奶茶爱好者刘芳就加入了多个品牌的奶茶“薅羊毛群”,不同的群里经常会通过每周会员日、店庆、大促等时间节点搞活动。“单价10多元一杯的奶茶花费不大,加上搞活动时我常会有不买亏了的心态,渐渐地已经习惯性点单。”她说,自己最高纪录曾一周点了6次奶茶,“有时候还会为了凑单给朋友、家人点上两杯。”

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多温暖

“微信还是支付宝?”如今在线下消费时,这已成最常听到的问题之一。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底,全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9.54亿人,占网民整体的87.3%。在这背后,一道“无形的墙”悄然升起,将不愿使用或不会操作电子支付的消费者隔在墙外,尤其是偏爱现金支付的老年群体,正在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不便。

对于线上支付,69岁的兰溪市民王顺清一直不擅长,甚至有些抵触。“我的思想可能比较古板,不太乐于接受新事物。”王顺清说,自己至今没有注册微信、支付宝,更别提使用线上支付了,“一方面是担心支付安全,另一方面对于线上一些优惠活动规则也搞不太清楚。”

日常生活中,王顺清觉得在医院、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现金支付的使用还算便捷,但到了餐饮、购物等领域就不那么友好了。“不方便还贵。”他说,现金支付找钱不方便,一些年轻店员在找零时比较为难,会建议把零钱转到同行人的微信钱包。“如果我单独出去吃饭,有的店员也会推荐我通过线上团购等方式买套餐,说便宜一点,但我手机里一般没钱,想在现场用现金点同样的套餐却不行了。”他也希望商家在推广线上消费的同时,能照顾到习惯现金消费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