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传承 创新发展
武义:文化铸魂助推县域精神文明
守护传承 创新发展
记者 巩长青
何谓武义?古语云:武以载道,义以立身。
武之刚毅,义之深厚,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滋养了武义别具一格的文化韵味。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近年来,武义不仅在坚守文化阵地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同时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从街头巷尾的文艺演出,到图书馆内的人气聚集;从博物馆的历史回溯,到文化礼堂的民俗传承,到处散发着文化气息,滋养着市民心灵。
涵养一方水土
武义好人传佳话
“尚义武义,文明同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金华好人’周柳月,现在是北京时间10点整,让我们共同传递正能量。”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武义好人’唐桓臻,倡导理性网络行为,抵制虚假信息,携手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
微光汇聚,星火燎原。每逢整点,在武义人民广播电台,都能听到“武义好人”温暖的声音。
在武川这片充满尚义精神的土地上,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域精神文明建设。
上周,2024年三季度“中国好人榜”揭晓,武义上黄大气观测站站长刘兰忠荣登榜单,实现武义在“中国好人榜”上“零”的突破。自2020年以来,该县已产生“武义好人”53例,获评“中国好人”1例,“浙江好人”14例,“金华好人”48例。
近年来,该县通过深入挖掘和选树好人模范,不仅擦亮了“礼遇”品牌,更打造出“百个福袋送好人”“好人来播报”“好人工作室”等一系列品牌工程,构建起全方位的好人礼遇生态链。这一系列举措,让“好人”不仅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名人,更成为大家争相效仿的道德榜样,引领社会风尚的价值坐标。
好人,是社会的灯塔,是道德的典范。武义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挖掘选树宣传活动,让好人之光闪耀全城。今年以来,在金华地区的好人评选中,武义表现突出,武义好人榜不断更新,一系列好人的评选工作,激发了全社会的向善力量。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好人的引领作用,武义创新开展“繁星汇聚·文明生花”公益快闪活动。由好人、道德模范、志愿者组成的“生花”小队,在人流密集场所为市民赠送“满天星”小花束和“文明生花”种子卡片,寓意文明之花遍地开放,让更多人感受到文明的温暖和力量,让文明新风成为时尚潮流。
值得一提的是,在持续发挥好人道德楷模作用及壮大好人服务队伍上,武义创新频出。新宅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岭上好人工作室”,这是金华市首个以“好人”为名的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工作室汇聚省、市、县三级好人,成为好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好人通过理论宣讲、剪纸刻纸等活动,助力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开展活动50余场,参与群众达2000余人次。
聚阳才能生焰,拢指才能聚拳。在好人阵地建设方面,武义持续推出“有我就有礼”、有礼课堂、有礼宣讲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厚植好人沃土,努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武义奋力争当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的“示范窗口”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培育一个品牌 十载倾心筑梦想
久久为功,方得始终。武义以童话为梦,用10年耕耘,让梦想照进现实,打造出“童话武义”这一响当当的招牌。
近日,动画片《重返南霞》在浙江少儿频道和爱奇艺热播,这是武义童话品牌深耕细作、硕果累累的生动写照。
《重返南霞》的成功,是武义对童话文化深度挖掘与精心培育的必然结果。这部动画片不仅将武义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巧妙地将武义的文化精髓与童话精神融为一体,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领略到武义独特的文化韵味。
“童话是梦想的摇篮,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武义用10年坚守与创新,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10年来,武义以“童话大会”为平台,汇聚童话力量,培育童话人才。汤汤等武义籍儿童文学作家群体崛起,荣获50余个全国及省级以上奖项,建立9个童话研学基地,吸引了近300万人次游客,创造约5亿元旅游收入……这一切,都是武义对童话文化深度挖掘与精心培育的最好证明。
武义深知,童话的根在乡土、在传统。因此,该县立足宋韵文化,解码乡土、传统与特色文化,为童话创作提供了肥沃土壤。通过“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武义挖掘出明招文化等本土资源,建立“乡土资源站”和“民间故事库”,开创“乡土文化+童话表达”的创作新模式。如今,武义已出版儿童文学作品300余部,占全市90%以上的份额,“童话之花”在这里绚丽绽放。
同时,武义注重童话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实施“童话武义”新智库计划,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为童话故事创作与童话剧编导提供有力支持。与浙江师范大学的合作,为武义培育了一批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形成独具特色的武义儿童文学女作家部落群。
武义的梦想不止于此,他们秉持国际化理念,探索“童话出版”“童话影视”“童话交流”等多元化表达,全方位传播童话文化。28部童话作品在11个国家出版,童话舞台剧、微电影在多个平台展播,汤汤的讲学覆盖海外300万人次。武义童话,蓄势而发,走向世界。
文化的力量不仅可滋养人心,更可在助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所见长。武义创新实施“童话+”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档升级“童话书屋”,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全民阅读;迭代升级儿童文学国际传播嘉年华,开辟文旅工贸多业联动的“童话出海”航道;推出童话研学载体,打造研学精品线,将超市打造成“童话武义”的宣传窗口,研学游人数大幅增长。
十年磨一剑,武义童话从乡土萌芽到璀璨出圈,再到扬帆出海,铺就一条充满梦想与希望的“逐梦之路”。这背后,是长效机制与稳定团队的基石,是聚焦儿童需求的活力源泉,是抢抓风口的出圈关键。武义正以“童话”为帆,引领文化之舟破浪前行,绘就一幅文化繁荣、民心相通的美好画卷。
用好一套机制 满城荡漾文化味
“马灯是武义的文化瑰宝,却因为没有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一度濒临失传。我希望通过努力,能让马灯为更多人所知。”市级文化特派员王芳在武义已忙碌了小半年。在这段时间里,她深入乡村挖掘马灯的历史与文化价值,鼓励村民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她走进学校开设非遗课堂,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她注重马灯制作技艺的传承,积极组织培训班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为马灯文化持续发展培养人才。
王芳是武义文化特派员中的一个代表。今年初,浙江率先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武义汇聚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18位,他们被精准派驻到乡镇(街道)等。文化特派员们深挖文化资源,激活文化基因,让乡村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的光彩。为最大效应发挥文化特派员的主观能动性,武义创新形成一套文化特派员服务机制,它如同一条纽带,将文化、人才、资源紧密相连,共同编织出一幅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图景。
武义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在文化特派员管理上以文化项目为抓手,通过个性化匹配、项目化推进、一体化管理、片区化联动工作机制,全力确保文化特派员工作的精准高效。同时注重整合资源,构建起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参与的乡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为文化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如今,走在武义乡村,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无论是泉东村的交响音乐会,还是要巨村的舞龙文化传承,抑或是黄龙社区的“篮球+”服务体系构建项目,都是武义乡村文化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武义县文化特派员工作正是源源不断的活水,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一个个文化项目或聚焦传统文化,或探索现代文化,以独特方式展现乡村文化的魅力和活力。从这些项目中不难发现,武义文化特派员有三大特点:一是以小切口深挖文化内涵;二是注重项目延续性,确保可持续发展;三是突出带动性,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武义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过程中,该县也面临多重挑战,如何破题?拥抱变化就是最好的答案。在各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工作机制,确保项目更好赋能乡村振兴。同时,通过个性化匹配实现队伍精准选派,整合多方资源成立文化项目工作小组,构建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机制。此外,武义还通过定期述职、座谈交流、业务培训等方式提升文化特派员能力,并组建专家指导团进行一对一指导。
为高效配置资源,文化特派员被分为三个工作组群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动合作。同时,开设“十八般武艺”特派课堂,以“点单式”文化服务输出,满足村民多样化精神需求。截至目前,武义已开展主题特派课堂30余场,惠及群众1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