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新闻三秒区

小驿站传递大温暖 小阵地彰显大民生

记者 许健楠 文/摄

在金华开发区和悦路上,有一个湖海塘社区商圈驿站,面积不大却“五脏”俱全。路人可以在这里休息、喝水、缝补、理发,甚至还提供打印服务,以及有可供热饭的微波炉。困了、累了,歇一歇,真是一个歇脚的好去处,小驿站传递大温暖,这里也是湖海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一个服务“窗口”。

小驿站闪耀文明之光

昨日下午,红色驿站内传出一阵踩缝纫机的声响,循声而去,只见一名志愿者正忙着给一条牛仔裤修裤脚,动作熟练,眼神专注。她叫赖淑君,今年70岁。做裁缝是她的老本行,已踩坏了4台缝纫机。“我是丽水人,女儿在金华,我跟过来,人生地不熟,也想交点朋友,正好驿站里有便民服务的需求,我就过来做裁缝了。”赖淑君挺忙的,有时候一天要补几十件衣物,时刻感觉被需要,让她觉得挺开心。

金华开发区苏孟乡湖海塘社区有12个小区,常住人口约3万人。“我们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长期开展便民服务。”湖海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范金威说。

这支志愿者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老年人,不少是退休人员。现年53岁的志愿者俞小琴退休两年。“刚退休时我就开始做志愿服务了,能为社会尽一点力,发挥余热蛮好的。”一有时间,她就会去红色驿站,天热的时候,烧烧开水,温水、凉水都备齐。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者路过这里,会进来喝杯水。“有周边居民要理发,我就帮大家去约理发师,有老人过来坐,也顺便帮他们量一下血压。”俞小琴说,时间一长,很多居民拿这里当家了,有事没事都会过来坐坐。“子女对我做志愿者这个事都很支持,生活更充实了,一点也不孤单。”

“社区里有一些独居老人,生活上需要关照。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也会经常开展以‘小巷大爱’为主题的关爱老人文明实践活动。”范金威说。84岁的徐凤珍是一位独居老人,她对这项服务赞不绝口:“经常有人上门嘘寒问暖,有时还会叫人来帮我搞卫生,就像家人一样,我感到特别温暖。”

如何服务独居老人?该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有“五个一”:一日一餐饭、一周一陪伴、一月一本书、一季一心愿、一年一贺岁。志愿者了解到很多老人不过生日,萌生了一个共同的微心愿:想要一起过生日。去年以来,志愿者们在上半年、下半年各组织了一次集体生日会,每次生日会都有30多名老人参与活动。

百姓点单,志愿者接单

志愿服务没有终点,文明实践无处不在。湖海城市花园小区绿树成荫,曲径通幽,湖海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设在这个小区里,办在了小区居民家门口,给人的第一印象:亲民、接地气。

400多平方米、两层楼的空间,功能齐全、井然有序。一楼大厅里一张大桌上,铺满了书法作品,常有老年人来此挥毫泼墨,艺术气息满满。楼道口的空间,配备了一批残疾人的健身器械。二楼则是孩子们的乐园,有萌萌的亲子游乐设施,还有一个国学课堂。每到寒暑假,这里还提供托管服务。

“居民有什么需求?我们尽力提供帮助和服务。”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个个文明实践站,仿佛是志愿服务的触角,触达最基层的乡镇、社区,让群众走进实践阵地,让服务来到群众身边。

“平均一个月要办10多场文明实践活动,有的规模较大,就放在公园里或者有更大场地的社区,比如在海棠反诈主题公园办过草坪音乐会。”范金威说。在湖海塘社区,想要参加活动挺方便,只需要打开微信小程序“缤纷海塘”,文明实践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近期要办的活动都能在里面找到,预约报名就可以。查看小程序上最近的活动列表,玫瑰花小夜灯制作、趣味科学实验、漆扇DIY、剪纸……琳琅满目。

在“缤纷海塘”这一便民服务平台上,除了活动报名,还集成了民意速办、到家服务、助老服务等功能,通过数字化改革,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

文明实践站还立足实践站“小场景”,做好共治“大文章”。湖海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挖掘人才资源,聚集青年人才,成立“海塘青年圆桌会”,为民生微实事把脉献策;挖掘居民中有一技之长的医生、律师、警察、文艺工作者、大学生等,把他们纳入“公益服务百人团”,打造一支常驻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挑选热心居民,组建“娘舅帮帮团”,调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和家庭问题,倾听家长里短,解决急难愁盼。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实践站、驿站中、公园里,湖海塘社区的文明实践是流动式的,百姓点单,志愿者接单,一项项活动,一桩桩实事,具体、丰富、精准。文明大篷车,驶入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