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金东新闻

“共富账本”系列报道之五

共富合作社: 带着社员抱团共富

记者 单光辉 苏宣萌/文 王鹤之/摄

“随着鹌鹑蛋制品在休闲食品市场上快速增长,我们正在调配货源提高供货产能,现在每天出货量在250吨以上。”连日来,在金东区曹宅镇黄氏鹌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群飞忙得不亦乐乎,得益于规模扩大及健康消费的快速增长,今年该合作社鹌鹑蛋产量较往年增加10%以上。

黄氏鹌鹑专业合作社是全国养殖规模较大的合作社之一,常年鹌鹑存栏量达3500万羽以上,整体规模约占全国蛋鹌鹑存栏量的30%,2023年销售额超10亿元。

一只小小的鹌鹑缘何发展成强势产业?“别看鹌鹑长得小,但浑身是宝:鹌鹑肉是滋补品,鹌鹑蛋是畅销品,鹌鹑粪是有机肥,鹌鹑养殖是有前景的生态绿色养殖产业。”黄群飞介绍,“黄氏鹌鹑”所在的曹宅镇早期多以分散养殖为主,2014年他成立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养殖专业户”模式。合作社为专业户统一建造鹌鹑棚舍,统一提供种苗,统一供应饲料、药品,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销售,与农户鹌鹑生产经营全产业链“共养共富”,构建农企利益共同体。

“养殖户最怕遇到市场价格波动,有了合作社在行情低迷时进行价格兜底,养殖户承担的风险小、热情高,市场供需就能保持稳定,养殖户能持续盈利。”黄群飞表示,合作社上规模后就能稳定供货,收购方实际上也需要稳定的市场和价格,让养殖户利益最大化。合作社从最初的3户发展到如今的260多户,已辐射省内衢州龙游及福建、安徽、江西等周边省份。

社员邢巧琴是曹宅镇人,20多年前和丈夫一起养殖鹌鹑,起初时常遭遇销售难题,规模难以扩大。2014年,他们加入合作社养殖鹌鹑。在专家指导下,配备鹌鹑养殖控温、供水供食系统,养殖规模逐步扩大。“我们使用的种苗、饲料、药品都由合作社提供,产出的鹌鹑蛋卖给合作社,待11个月后鹌鹑产蛋量下降,成年鹌鹑也交由他们回收,整个流程的来源、销路和价格都有保障,省心又省力,收入很稳定。”邢巧琴告诉记者,由于不必垫资,加上较为稳定的市场价格,销路和收入都有保障。“30万羽鹌鹑每天产蛋200多公斤,收购价接近10元/公斤。”

鹌鹑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也拓宽了许多人的就业道路。韩宾曾是合作社的司机,现在成了自有养殖场的农业经理人,负责40多万羽鹌鹑种苗孵化厂的管理工作。“在合作社,有技术、管理能力的人可以选择管理合作社的自有养殖场,不仅每个月有固定工资收入,还有30%的干股分红。”

“我们现在60%的订单来自与‘劲仔’‘盐津铺子’等大型公司合作,还有20%的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地。”黄群飞说,目前合作社年带动社员创收达8000余万元,员工200多人,创造就业岗位1500余个。

值得一提的是,“黄氏鹌鹑”在产业链延伸和完善上也下足了功夫。黄群飞说,他们准备打造鲜鹌鹑蛋及深加工产品自有品牌,从而形成从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到研发的全产业链条,为金东区鹌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短评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是近年来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以专业合作社形式出现的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组织小农户、服务小农户、提升小农户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合作社与农户通过加强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各展其长,完善合作关系,提升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合作社、农户双方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以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方式,让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