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点题监督”回应群众关切

永康着力打造小区物业“明白账本”

本报消息(记者 胡哲南 报道组 谭孝军)“小区的公共收益全都公示出来,每一笔资金数目多少,用在什么地方,一清二楚。”昨日,永康市丽州一品小区业主王秋瑞称赞道,“通过治理,大家对公共收益的使用管理很放心。”

近年来,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愈加突出,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对此,永康市纪委监委强化问题导向,将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问题纳入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项目,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有的放矢开展“点题监督”,严查“家底”不清、收支不规范、财务监督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合法权益。

在该市纪委监委的督促指导下,当地建设部门第一时间开展住宅小区“清产核资”行动,“一区一册、建档立案”,快速完成永康市178个住宅小区的家底排摸并录入“浙里物业服务平台”,做到填报率100%、公示率100%,并引导小区业主通过“浙里办”查询小区公共收益情况,加强群众监督。据统计,该市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纳入监管的金额共计1209.97万元。

永康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派驻“近身”优势,通过现场抽查、实地督导等方式及时跟进监督,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或缴存记录明显异常的小区进行核查,坚决纠治数据核查造假歪风。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125个小区的实地核查,自查问题整改率达100%,系统信息核查实现全覆盖。同时,该市紧盯公示率,引导各住宅小区在楼栋出入口、宣传栏等醒目位置张贴公共资产、资金清单、收益使用情况、审计报告等信息,接受小区业主监督,确保业主知情权。

针对业主普遍反映的资金账目管理问题,该市纪委监委借鉴农村“三资”代管模式,指导相关职能部门探索实行小区公共收益“财务代理”,即由第三方国资银行机构代管小区业委会财务,推动实现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业委会三方协同共治,确保收支透明。目前,该市已有15个住宅小区纳入“财务代理”,实行财务收支明细挂网公开。

“大到20多万元的工程款,小到18元的小额支付,每笔资金需要经办人、业委会、监督小组等多方审核后方可执行,我们对小区资金的来源与去向很清楚、也都很放心。”丽州一品小区不少业主坦言,小区成立了专门的财务管理小组,由业主代表、物业公司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负责监督和管理公共收益的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