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民生

价格腰斩依然难卖

这个金华人爱吃的“冬菜”价格还会继续跌

本报消息(记者 陈月丹 文/摄)“冬菜”陆续上市,其中关注度最高的就是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美誉的冬笋。

因为刚上市时每公斤售价超过百元,冬笋也被网友称为“冬菜”高价天花板。但记者今天走访市场发现,时隔一月,冬笋价格已暴跌至不到最初时的一半。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该市场综合交易区,出售冬笋的摊位并不多,只有零星几家有售。一摊主解释原因:“太贵了,买的人少,也不耐放,就先不卖。”

事实上,摊主所说的“太贵”,相比冬笋刚上市时其实已下跌了一半还不止。记者在该交易区了解到,连壳的冬笋根据个头大小不同、是否去根,每公斤售价36元至44元不等,去壳的则每公斤90元至120元不等。

“一个月前刚开始卖的时候一公斤要100多元,现在算是便宜很多了,但跟去年比还是贵。”已经卖了10多年冬笋的摊主钱秋琴告诉记者,冬笋每年刚上市的时候价格都高,但随后的价格走势跟当年的天气和上市量有关,“去年这时候一公斤只要16~20元,今年前期干、天气热,冬笋上市量少,所以贵了一些”。

采访中记者发现,看到冬笋有售,前来问价的市民不少,但最后购买的并不多。有意思的是,随着时间慢慢推移,钱秋琴的报价也会有意识地比之前略低一些。“没办法,不好卖啊,只能便宜点,笋吃的就是个鲜嫩,放久了不好。”她告诉记者,最近冬笋的生意并不是很好,像她这样主卖冬笋的摊位一天也只能卖100公斤左右,“往年这个时候一天能卖200公斤。”

冬笋遇冷的情况不止出现在菜市场。记者随后走访了市区部分超市,发现出售冬笋的确实不多。

在金东区一大型超市,看记者在找冬笋,一旁的超市工作人员大倒苦水:“之前有的,70元左右一公斤,没人要,后来特价一公斤不到30元还是卖不动,反反复复卖了三四次都这样,索性现在就不卖了,亏本生意。”

目前市场上的冬笋大多来自福建,本地产冬笋很少。记者联系了永康永祥笋产区之一勤丰村的村委会副主任舒德显。他告诉记者,目前当地冬笋已有少量,但集中上市预计要到下个月。

随着气温下降、雨水增多,冬笋上市量会逐渐增加,价格会继续下跌,想吃实惠冬笋的你可以再等等。但有摊主表示,今年的冬笋整体会比去年贵,“估计最低不会低于20元一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