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金报浦江

完善城市功能 延续历史文化

浦江城西加快城市更新步伐

本报消息(记者 叶赛丽 朱喆昕)11月20日,《浦江县人民政府城西片区城市有机更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公告》发布,这意味着浦江城西新增一成片开发片区,开发区域进一步扩大。近年来,浦江县“一盘棋”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全局谋划、专项规划,通过空间开发和文化延续,彰显浦江特色。

作为浦江千年古县的发源地,位于县城中心地段的城西区块文化底蕴深厚,以清代建筑风格为基调的解放西路街区,2016年被评为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城西区块曾经拥有县城最繁华的商业走廊,临街商铺生意红火,彼时的“城西人”是美好生活的象征。随着时代发展,浦江逐渐开发了人民广场、海乐城、浦江之心等多个商业中心,建筑更新、配套更完善的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旧对比下,城西区块低矮密集的建筑群显得斑驳陈旧。

“房子是近40年前建的,墙壁有裂缝。”原1967文创园附近的三原色理发店被划进房屋征收范围内,店主黄照岚说,沿街房屋只有二层,楼上空间利用率低,且周边没有宽阔的空间,顾客停车是个难题。记者走访发现,在这一片区,年代久远的房子还有很多,基础设施老化,沿街店面老旧,空间规划不合理,道路狭窄易堵车,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颜值。在清朗浦江平台上,不少网友表示密切关注城市有机更新进度,期待城西展现新面貌。

城西片区如何有机更新?记者从《浦江县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了解到,该县将实施融义接杭战略,依托生态、交通、智造、文旅等一体化协同发展,强化浦江与义乌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方面共链,打通两地中心城区联系,全面提振浦江发展能级。在浦江“山江双廊、心轴引领、西居东产”空间结构规划下,全力规划“西居东产”功能格局,即亚太大道西侧以居住生活功能为主,东侧以先进制造业功能为主。

这是宏观的战略部署,也是具体行动的指南。浦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立文介绍,为下好城市有机更新“这盘棋”,通过经济测算,浦江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城西区块进行系统谋划,从空间着手,尊重和延续老城文化肌理,充分彰显浦江水系山体特色,按片区、分步骤进行有机更新,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位置选择上,始终贯彻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将好地段打造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该区域引进的首个优质房产项目“蓝城 凤鸣雅苑”正在建设中。开发商表示,城西片区作为老城区,有“锦围绣错”的西山、西溪自然山水景观和“龟城蛇巷”的街区肌理,地理位置优越,他们正是基于这一区域生态宜居优势以及未来发展空间,才选择布局城西板块。

在老城更新规划编制过程中,浦江县一方面挖掘文化价值,展现历史图景,另一方面满足新时期多元复合的城市空间功能需求,激发城市空间活力。自2016年以来,该县在民主路历史文化街区和解放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保护中投入大量资金,根据不同建筑自身风貌特点及规划要求,分别采用保护、修缮(维修)、改善、保留、整治(改造)、拆除等模式,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城市环境。

“城西危旧房多,群众对有机更新呼声很高。今年我县成功争取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保障加速了城西有机更新工作进展,年底我们将重点开展时代广场以西—人民西路以南部分房屋征迁工作。”浦江县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洪伟介绍,城西的房屋基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地下管网设施老化,容易堵塞,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影响城市形象。城西的整体风貌规划,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要素,限制“龟城”周边建筑高度,更新完成后将“显山露水”,居民和游客可以从东街、西街游玩至西山,提升旅游吸引力。

城市有机更新不仅重塑城市外貌,更激活了城市的文化基因和发展潜力。作为沉淀着浦江历史的中心区域,市民们都期待城西焕发新颜值、迸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