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一体 让木雕企业挂上“专家号”
记者 毛伟军 文/摄
“以前厂里废弃的边角料都当成废料卖掉或当作柴火烧掉,根本想不到再加工利用。自从成立专家工作站后,废料被加工成精美的金蟾、貔貅和十二生肖等小工艺品,受到市场追捧,既提高废料的资源再利用效率,也给企业带来增收。”昨天,浙江磐安金茂富士工艺品有限公司一陈姓工作人员说。
除此之外,专家工作站还为公司的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技术难题攻关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出谋划策,让公司在家门口挂上“专家号”。
创立于1990年的金茂富士公司是磐安县最早从事木雕加工的私营企业。早些年,公司为日本代加工佛龛配件,随着企业发展壮大,逐步转型为红木家具与工艺美术用品的研发设计与加工销售。目前,该公司拥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3人,在东阳木雕城、大连盘锦和上海等地设有门市部,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磐安高铁站、县档案馆及磐安中药养生博览馆的大型屏风都出自该公司。
走进木雕工作室,木雕师傅金永芳正埋头雕刻台屏上的牡丹花。“别看这一块小小的紫光檀,同事马根水已打胚一个半月。我再加工成‘花好月圆’,还要半个多月才能完工。”金永芳说,她和马根水16岁进厂学木雕,现在都是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马根水还是磐安县根雕代表性传承人。
1977年,上葛村村民羊桂福拜名师羊桂昌学习木雕,学成后到东阳、上海和广东等地家具厂从事设计、管理工作。自从创办金茂富士公司,一直忙着开发产品和带徒弟,从厂里走出去的徒弟已有200多人。
从业47年来,羊桂福在木雕行业实至名归,曾获得浙江工匠、浙江“千百万”高技能人才、浙江省传统工艺领军人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和轻工行业裁判员等称号。
在桂福堂红木工艺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的木雕工艺品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镇店之宝”《姑苏繁华图》,作品长达15米,2012年由羊桂福领衔的5人创作团队历时5年完成,曾获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金奖和第十届中国红木艺术家具作品大赛特等奖。业界人士认为,其工艺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堪称当代木雕作品中的精品。
经磐安县科协牵线,2022年5月,该公司与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引进专家教授成立专家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与专家工作站在红木家具理论、用材、设计、技术、工艺、装备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动相关科技成果企业落地转化。同时,工作站还开展决策咨询、技术难题攻关和人才培训等,为磐安木雕家具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该公司董事长羊桂福说。
日前,中国轻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公示2024年度轻工业专利成果评价结果。其中,浙江磐安金茂富士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一种便于稳定操作的木工长刨刀》实用新型专利获2024年度轻工业专利成果评价二等奖。这是专家工作站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成果之一,该专利涉及一种用于大平面办公桌、会议桌的超长、多刀片双人对拉式木工刨刀,通过两人对拉操作进行大平面家具的修整与刨平,不仅能降低劳动强度、加快刨平速度,红木家具的品质和价值也明显提高。
两年多来,该专家工作站产学研合作已申请与授权专利17件、技术创新开发项目8项,还积极参与制订林业行业标准《木雕及其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参与起草制定浙江省职业技能标准《家具制作工〈木质家具制作工〉》和中华文化促进会木作文化工作委员会《中国京作家具标准》等。
“这种合作模式以企业、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发挥‘1+N’服务模式,集聚设计、材料、设备、检测等相关创新力量的队伍,广泛开展‘院—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有效发挥行业带动作用,解决行业共性难题,助力磐安红木产业转型升级。”县科协主席胡平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