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民族融合绘和融画卷

磐安大盘产业共富有新招

本报消息(记者 陈冰冰 通讯员 孔黎明)“家人们,这是我们大盘镇的特产小番薯, 又香又糯又甜。以前买过的家人都知道,味道绝对顶呱呱……”在磐安县大盘镇小盘村民族融合馆内,一场助农直播正在进行。

据介绍,小盘村民族融合馆是全市首家村级民族融合馆,内含民族风俗馆和民族医药馆,全面展示在磐各族同胞的交往交流交融。该馆作为特色交流平台,内设民族联谊大舞台、民族风情小院、民族文化走廊、民族文化公园等。除了直播,小盘村还常态化组织开展民族舞蹈队表演、民族长桌宴、篝火晚会等,吸引各族同胞来此旅游、比拼才艺。

小盘村有土家族、苗族、壮族、黎族等外来媳妇55人。多年来,大盘镇引导各民族团结一心,把小盘村打造成八婺石榴红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村级基层民族工作特色阵地。

今年以来,在磐安县委统战部支持下,大盘镇从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体验入手,以石榴籽精神为主题,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的蓝与白以及石榴红为主色调,将小盘村古树公园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公园内新增多处景观节点,有中国民族地图表达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有象征56个民族紧密相连的石榴籽民族翻转牌,籽粒饱满、颗颗相抱的石榴籽正如我国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还有介绍民族乐器、扎染等民族风情的趣味翻转造型及拍照打卡点、古道步行牌等,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民族融合馆和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充分体现小盘村的民族文化特色,积极发挥阵地辐射作用。小盘村开展中医药研学活动、民族团结进步系列共建活动60余场次,吸引上海、杭州、金华等地游客数万人。民族融合馆内设有“共富直播间”,村民直播推销小番薯、发糕等农特产品。“共享农屋”共收入50余万元,带动低收入农户和民族家庭户均增收2万余元。

“我们不仅要促进各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绘制民族和融美好画卷,还要带动各族同胞一起做大‘共享农屋’和小番薯产业,共同谱写民族共富美丽新篇。”大盘镇党委书记陈化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