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不断擦亮金华日报“金字招牌”

庆祝金华日报创刊七十五周年话传承强业务座谈会举行

本报消息(记者 陈浩洋)11月27日,在金华日报即将迎来75岁生日之际,老中青三代金报人齐聚市新闻传媒中心,参加庆祝金华日报创刊75周年话传承强业务座谈会。

1949年12月1日,《金华日报》的前身——《金华大众》正式创刊。从此,这张报纸与时代车轮同步前行,与家国大地命运与共。75年间,它历经报业黄金时代的璀璨辉煌,也承受过传媒变革的风雨洗礼,始终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步,见证并记录着八婺大地的每一次细微脉动与华丽蜕变。经过一代代金报人的接续奋斗,金华日报在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中守正出新,发展为拥有全媒体矩阵的新型主流媒体。

座谈会上,大家一起回望党报光辉历程、共同展望美好未来,就如何弘扬金报优良作风和传统,如何激发年轻报人的责任担当畅所欲言。

要传承什么?老报人分享了弥足珍贵的从业经验。“记者要打有准备之战,每一次活动,我都提前半小时到现场。”原金华日报社摄影部主任陈少华从事新闻摄影30多年。他说,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金报人专心专注专业专一的精神一直引领他不断进步成长。

市新闻传媒中心时政新闻部记者徐朝晖1995年初加入金华日报,一直在新闻采编一线。他说,作为党报记者就要多写稿、写好稿,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城市变迁,聚焦社会热点,当好新时代的瞭望者,给读者提供丰盛的精神食粮,“金报曾提出‘大家办报、润泽八婺’报训,我想这也是金报记者的初心”。

去年,金华媒体人开启新的征程——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正式挂牌,金华日报社、金华广播电视总台两家市级媒体改革融合,共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星辰大海。从“同行”到“一家人”,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杨亚初眼中的金报人,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记。“要传承好金报人争先创优、不甘居人后的先行者担当,勤业敬业、不爱耍滑头的创业者本色,慎终如始、不畏急难险的奋斗者精神。”杨亚初说。

如今,事业的接力棒传到了年轻金报人的手上。市新闻传媒中心时政新闻部记者杜晓萍说,媒体融合步入“深水区”,挑战只会越来越多。这是一场全方位的自我革命,对个人来说,与其恐慌,不如以积极的心态主动走出舒适区,加强学习、践行“四力”、锤炼本领。

于所有金报人而言,金华日报既是安身立命的“家”,也是干事创业的舞台。作为一名扎根在县(市、区)服务中心的“90后”记者,市新闻传媒中心开发区服务中心记者吴璇说:“是金华日报这个平台,给了我们观察社会、开阔眼界的最好视角,年轻一代新闻工作者要坚决扛起使命任务,深耕精品内容,为讲好金华故事贡献一份力量。”

面对新形势,又该怎么传承?传承金报优良作风和传统,就是要敬畏、珍惜、呵护和不断提升这张报纸,营造好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培养出更多铁肩妙手的“名角”,以更高的办报能力水平,更加充分体现金华日报的政治性、社会性、严肃性、权威性、专业性、严谨性,不忘初心、担当作为,不断擦亮金华日报“金字招牌”,让金华日报各项工作、指标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地市报前列,也为新闻工作者实现自身价值提供舞台平台和有力支撑。

这是一次薪火相传的深情相聚,也是一次勇担使命的崭新起航。“凝聚共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断提升办报、办台、办端质量,深化媒体融合改革、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成为所有金报人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