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做大专精特新企业朋友圈
□张益晓 陈浩洋
11月25日,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之专精特新专场在我市举行,此次活动将目标聚焦到一个群体——专精特新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其普遍规模不大,但都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具备一定话语权。
专精特新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市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8家。大力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对推进我市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持续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离不开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数据链“六链”的融通对接。今年以来,从中央到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政策接连出台。5月底,《金华市2024年专精特新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出台,提出大力实施培优育强、科创提升、赋能转型、要素保障四大行动,壮大新质生产力主力军。
无论是产业链、供应链,还是创新链、人才链,抑或资金链、数据链,“六链”融通对接的目的是进一步推动专精特新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服务集中,这次对接会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平台。
资金赋能是关键。金融机构要构建一站式综合金融体系,致力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涵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如农行金华分行,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轻资产、用资灵活、产品短期回报率低的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以“专精特新小巨人贷”为核心的专项信贷服务方案,实现“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
科技创新是灵魂。专精特新企业大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尤其需要强化科技创新。当前,我市正大力推进浙中科创走廊建设,要以此为契机,建设、招引更多科创平台、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进一步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对接会上,浙江新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义县东达电器有限公司分别与高校院所进行项目签约,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做大供应链朋友圈,是专精特新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今年7月,浙江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将深化“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机制,鼓励雄鹰企业、“链主”企业、制造业领航企业通过产业纽带、聚集孵化、上下游配套、分工协作、开放应用场景等方式,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带动中小企业优化生产经营、提升产品质量。对接活动上,我市多家企业与金华本地以及杭州等地供应链企业进行项目签约,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建立健全“全周期培育、全要素赋能”生态,做大专精特新企业朋友圈,有利于打造一批行业“隐形冠军”,提升“金华制造”话语权,这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