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人文

多才多艺郝志勇 退休多做好事情

首届全国食品博览会(资料照由采访对象提供)

记者 杨霄 文/摄

“我喜欢写作、摄影、做木工、收藏,年轻时还当过音乐指挥……”眼前这位侃侃而谈的老人,名叫郝志勇,今年74岁。他家客厅里摆放着他拍的照片、收藏的石头、自制的白色板凳……

郝志勇生于军人之家,1969年到解放军38军服役。从部队退役后,凭着勤奋好学,进入金华经贸委系统工作,分管过工业、食品等行业。工作之余,他喜欢写作和摄影,“我写的多篇稿件曾刊登在《金华日报》上”。

记者翻阅了《金华日报》的资源库,郝志勇于1982年9月刊发的第一篇稿件标题为《义乌食品二厂闯难关保优质》,后陆续有投稿,一直持续到2009年。其中,标题为《证明商标——解决金华火腿商品商标纠纷的金钥匙》的稿件令他记忆犹新。“当年的投稿多是和食品有关,特别是金华火腿。1995年,金华市保护名牌协会与金华市火腿协会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会议室举行保护金华火腿名牌产品恳谈会,我就在现场。”

郝志勇家中的墙上,悬挂着他拍摄的风景照,自制的影集一本又一本整齐地堆放在一起。“这些照片都是我拍的,那时候我是《中国食品报》特约记者,又负责首届全国食品博览会金华参展食品的布展。金华特产当时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翻开郝志勇制作的影集,其中部分照片再现了首届全国食品博览会的盛况。据了解,该博览会于1988年12月16日至28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我市参加展出的食品有金华火腿切片小包装、味精、茉莉花茶、寿生酒、武义大曲、黄桃罐头、金华藕粉等。

“博览会整个展厅从北到南有将近100米长,我们金华展台设置在浙江省食品馆中,当时除了聘请必要的展销工作人员,还特别聘请金华肉联厂职工何亚娟为讲解员。她曾是金华市京剧团演员,形象好,普通话也很标准。”郝志勇回忆,首届全国食品博览会预展第一天,他们遇到前来看展的严济慈。“严济慈在我们金华展台还留下了墨宝。”

郝志勇从小喜欢美术,年轻时会做车工钳工的活,还自学建筑设计。退休之后,他又干起木工活。“他出去散个步,就会从外面捡回一块块木头,然后做成小板凳,这个造型是他自己设计的。”郝志勇的妻子在一旁说。

“这些板材虽小,但都好好的,就那样丢掉太可惜,完全可以利用起来。”郝志勇家的阳台上堆满了工具、废木材、油漆桶。近年来,他利用小区邻居装修丢弃的废料,做成了一张张小板凳,送给邻居友人。郝志勇边说边用手比画:“先用白乳胶将三合板一层层粘起来,然后用射钉枪固定,等胶水干了之后,再在上面画线,用锯子将其进行剪裁……”

郝志勇希望在退休的日子里尽量多做些有意义的事,尽自己的所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