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东阳新闻

260名轮友参加横马 创下历年赛事之最

人生的马拉松,上场

许炳良 小丫 熊猫悠悠无障碍探险队 虞向红

记者 董超毅

11月的阳光洒满跑道,横店马拉松赛场,4公里欢乐跑的终点线上,54岁的许炳良在两名志愿者的推助下,满脸喜悦地冲向终点。虽然用了将近一小时,但他脸上的笑容是这场马拉松的最佳奖牌。

一次改变 一份感动

许炳良是一名轮椅跑者。

10多年前,他从工地3楼坠落,脊髓受伤,失去了行走能力。正值壮岁,他满怀对生活的期待,却被突如其来的事故重重击倒。从轮椅到床,再从床到轮椅,他的世界被限制在几平方米的空间中。“我那时候觉得,生命停止在了受伤的那一天。”许炳良说。

那段时间,他感到无比孤独。有人投来不解的眼光,有人说出刻薄的话,许炳良的自尊心被一次次刺伤,逐渐变得敏感而脆弱。“似乎总感觉有人要欺负我。”他的眼神有些黯淡。

许炳良的家在东阳六石街道,受伤后,他选择躲进六石张麻车残疾人之家。在熟悉的环境里,他每天做着简单的手工活,周围都是熟悉的人和场景。离开安全区的恐惧让他封闭了自己的生活和心灵。有一次,他从轮椅上摔倒在地,一个半小时没有人扶他起来。那次之后,他再也不敢轻易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对许炳良来说,外面的世界太遥远,马拉松更是完全与他无关的运动。今年,当国网东阳市供电公司客服中心党支部书记、国网浙江电力(东阳吴宁)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虞向红找到他时,命运似乎向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在犹豫中报名参加横店马拉松。

马拉松那天,许炳良一路感受着观众的加油呐喊声,还有那些同样坐在轮椅上的跑友带来的力量。

“原来有那么多人和我面对一样的困难,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许炳良眼里闪着泪光。一小时后,他抵达终点,心中的孤独感比以往少了一些。“心里舒坦,真开心。”许炳良说,那种感觉久违了,却又熟悉得让他不舍。

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与许炳良一样,小丫也在马拉松中感受到了改变的力量。2021年,小丫在杭州下沙意外受伤,从此胸部以下身体失去知觉。她一度无法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来自东阳的朋友邀请她过来休养时,她也只是抱着“换个地方逃避”的念头。

“杭州的朋友想来看我,我都让他们别来。”小丫回忆起那时的自己,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2022年,当虞向红第一次邀请她参加横店马拉松时,她鼓足勇气答应了下来。

“那时候我就像刚学步的孩子,特别依赖妈妈。”小丫拖着母亲一起上了赛场。在这里,她遇到了更多的伤友,他们教她独立上厕所、上下车,教她应对那些原本以为无法克服的困难。渐渐地,小丫学会了放手。“妈妈会影响我发挥社交能力。”小丫笑着说,还比划了一个“往外推”的手势。

从那以后,横店马拉松成了小丫每年的心头好。今年,她选择挑战8公里穿越跑,用行动去感染更多的伤友。

连接彼此的力量

同样被改变的还有“小熊”,一名来自上海的00后轮椅跑友。他和好友“小猫”成立熊猫悠悠无障碍探险队,专注于测评城市里的无障碍环境。他们的足迹覆盖上海及周边城市近百个无障碍厕所,用卷尺测量洗手盆的高度、镜子的倾斜度等,发现问题后反馈给相关部门。

作为一名连续3年参加横马的轮椅跑友,小熊说:“感觉志愿者推轮椅的水平越来越高。”这一次,他们应虞向红之邀,在横店多逗留几日,协助当地提升无障碍环境,用自己的专业和经验帮助更多人。无论是跑道还是生活,他们希望自己成为他人前行的力量。

相伴同行的“红船”

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虞向红与其志愿团队的坚持。自2018年起,虞向红和团队就开始专注于帮助脊髓伤友,从心理辅导到物理帮助、从家门到赛场,他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赛后,金华市残联发来感谢信,对红船服务队“细致入微的关怀、专业的素养和满腔的热情”给予肯定和谢意。

虞向红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更多残疾人走出来,获得拥抱幸福快乐生活的能力。”

这份“能力”在许炳良、小丫和小熊的故事中逐渐显现——从不敢面对到勇敢上场、从依赖他人到帮助他人,这不仅是一次马拉松,更是一次自我突破。

据金华市残联统计,今年参加横店马拉松的残疾人有717人,其中轮椅跑友260人,为历年最多。赛场上,有人拼尽全力,有人相互扶持,有人以笑容面对过去的创伤,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力量。

许炳良的1小时、小丫的8公里、“小熊”“小猫”的探险队……人生的马拉松,并不在于跑得多快,而在于是否愿意上场。

终点线只是一个符号,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无论是否跑完全程,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勇敢地拥抱生活,这才是真正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