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装备制造行业新技术应用技能竞赛结束
师徒上阵 同获金奖
本报消息(记者 钱迎亚)12月2日,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装备制造行业新技术应用技能竞赛——机修钳工(工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应用)赛项在金华市技师学院圆满落幕。经过3天激烈比拼,我市代表队在职工组和学生组双双夺得金牌。
据悉,此次竞赛参照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融入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赛项相关的新技能、新技术、新理念,共有来自全国各地36支队伍75人参赛。
“我感到无比兴奋和惊喜。”获得学生组金牌的徐张恺在赛后分享自己的心情。徐张恺就读于金华市技师学院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18岁的他已经是“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曾获得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主体赛铜奖、2024年全省技工院校学生工业机械技能竞赛第一名等荣誉。“赛题公布后,我与教练一起进行深入分析和准备,将所学知识充分融合,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徐张恺说。
对于职工组冠军潘曙明来说,此次比赛则是能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比赛当天,完成所有实操赛程需将近6小时,面对高强度赛事,潘曙明直呼“太累了”。
自2006年起在金华市技师学院任教,潘曙明每年积极参与各类赛事的教练、裁判、评审等活动,保持与专业技术发展同频。“参加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教师学习前沿技术、提升技能水平、锻炼专业能力的最佳途径”。他曾带队备战三届世界技能大赛,指导学生多次入选国家集训队。
此次大赛潘曙明不仅是参赛选手,也是徐张恺的教练。师徒齐上阵,如何共同协作摘得桂冠?“精心备战,严谨训练,平和心态,稳定发挥最为关键。”潘曙明回答说。
据了解,此次竞赛采用赛题公开赛制。主办方于赛前1个月公开样题,为竞赛划定方向范围,赛前2天公开赛题,赛前1天组织选手裁判参观比赛场地和设备。
“样题公开后,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赛前一个月开始集训冲刺,几乎每天都从早上7点一直训练到深夜零点。”潘曙明说,“直到比赛前一天晚上10点30分,我才提醒他们该早点睡了。”
潘曙明介绍,竞赛注重新技术新技能,考查选手工业机械装配、检测与调试技术等方面的全面综合技能和专业知识。
整场比赛时间紧、专业技术覆盖面广、工作任务量大,需要选手融合装配钳工、电工、液压控制技术等多种技能,十分考验选手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我相信,我们团队只要稳定发挥就肯定可以拿奖。”徐张恺自信地说。
此次竞赛中,金华市技师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据了解,该校培养一位竞赛选手需要两三年时间。一方面校内训练强度大,训练期间参加各种技术拉练、技能比武,通过大小赛事磨炼技术,提高抗压能力,发现技能差距。另一方面,训练之余学生还需完成常规文化课程的学习考核。潘曙明说:“学生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才能夯实基本功,才有机会在竞赛中摘金。”
比赛结束后,潘曙明马不停蹄地备战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项目选拔赛、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等赛事。潘曙明笑笑说:“累,但因为热爱,所以值得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