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人文

金华第一批航拍摄影师的金报缘

1987年,梅安才(左一)乘飞机航拍金华

记者 杨霄/文 陈业/摄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坐飞机

梅安才是中国美术学院科班出身,擅长国画、版画、油画,绘画作品曾多次获奖,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人民画报社收藏。

艺术是相通的,上世纪80年代初,梅安才逐渐涉足摄影领域,用镜头捕捉金华的城市变迁,带着艺术家的眼光去记录金华秀美的山水风光。“1981年开始拍,第一台相机是海鸥胶卷相机,拍摄主题都是围绕金华的城市发展。”

1987年,梅安才与金华电视台摄像记者钟春纯等人在金华多湖乡飞机场(现在的万达广场一带)登上飞机航拍金华。“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坐飞机,当时的飞机震动很大。七八百米高,飞机沿着婺江盘旋了三四十分钟。我和摄像是透过玻璃窗拍摄的。”

“1200米高空俯瞰金华,八咏楼附近一带当时都是汽修厂,双龙大桥都还没有建起来。”1995年,梅安才再次乘坐直升机航拍金华,当时的航拍路线为上浮桥—金华市区—浙师大—乾西—白龙桥—湖海塘。“为了便于拍摄,直升机的舱门被卸下,我和电视台摄像记者的身上绑着背包带,趴在舱门口从高空往下不停地按快门。”

想拍好风光片 就是要不怕辛苦

上世纪80年代,梅安才拍摄了一组关于金华双龙洞景区的组照,印制在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华双龙洞景区导览图上。1985年,梅安才第一次将婺州风光搬上挂历。1992年、2017年担任《金华市志》主摄影。

《金华年鉴》自1997年起,每年编辑出版一卷。《金华年鉴》(2006)于2007年正式出版发行。十几年来,梅安才作为《金华年鉴》摄影主创人员,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这些年鉴中,有两部曾获得浙江省年鉴评比一等奖,一部获得全国年鉴评比一等奖。

“这是夏天凌晨4点钟,站在通济桥上拍的三江口,那时候万达广场附近都还没什么房子。”

“晨曦下的艾青文化公园,几个市民在晨练。”

“拍这幅尖峰山,一次一次前往,想拍好风光片,就是要不怕辛苦。”

“这个是横店影视城,那时候没有航拍器,是爬到对面山上拍的。”

2012年,由市旅游局主编的“金华旅游文化丛书”之《景秀金华》画册由中国旅游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我市第一本以纯山水风景名胜全方位展示金华旅游资源的彩色艺术摄影画册。梅安才担任该画册编著、总摄影,在两年间数十次深入各县(市、区)进行专题拍摄,通过大量原创摄影作品展现金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引领读者走进金华、游览金华、品味金华、记忆金华和赞美金华。

梅安才说,金华近年来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湖海塘附近的变化尤为引人注目,彰显城市的现代化气息。除此之外,金东区万达广场作为金华市一个重要商业地标,其周边高楼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景象也令梅安才印象深刻。

结缘金报四十三载

1982年8月10日,梅安才拍摄的金华市孝顺区傅村公社社员在收割早稻的照片刊登在《金华日报》头版主图的位置,之后他拍摄的与金华市民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的照片,多次刊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金华日报》上。

“这篇是金华日报记者写的《‘景秀金华’一镜出》,这篇《梅安才和他的山水画》也是……”梅安才从资料袋里取出几份保存完好的《金华日报》,上面是近年来关于他的稿件。

今年是《金华日报》创刊75周年,梅安才在北京创作了一幅《江山锦绣 文脉千秋》的巨幅山水画。该画以浙江富春江畔为背景,采用国画常见的“近大远小”组合,给人一种立体感和层次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山水画面。画面中,山丘连绵起伏,云雾缭绕,水流不息,7艘帆船正扬帆起航,在江水中乘风破浪。梅安才以山水画作为献礼,不仅是对《金华日报》创刊75周年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文化与艺术、记忆与梦想的一次美好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