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人排了一支舞,跳的人和看的人都哭了
记者 赵如芳
一束白光打在舞台上,一名老兵手捧水壶,一步一步缓慢向前,像是捧着神圣的宝物。十几名老兵迅速跑来,站在聚光灯下,齐声高喊“回家。”“家”的尾音还在回荡,台下观众的泪水已经夺眶而出,掌声像潮水般涌向舞台……
11月28日,杭州市工人文化宫,金华15名老男人的舞蹈《回家》获得省第十二届“长者情”声乐(戏曲)舞蹈大赛决赛金奖。
“这支舞蹈讲述的是一群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迎接牺牲战友遗骸的故事,编导找了我们老男人舞蹈团来表演。我们的平均年龄65岁,排这个舞蹈吃了很多苦,但我们坚持了下来,达到了用艺术感染观众的目的,我们引以为豪。”昨日,《回家》的领舞、金华老男人舞蹈团创始人、70岁的金革新告诉记者。
缘起 :第十批烈士遗骸回国
今年11月28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韩方向中方移交了4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495件遗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用隆重的仪式迎接烈士回家,给棺椁覆盖国旗、机场“过水门”、群众夹道迎接等画面,催人泪下。
舞蹈《回家》的诞生,源于一年前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当时,东阳市文化馆的舞蹈干部王灵祥看到相关报道,其中两位老人让他印象深刻:一位志愿军还在住院,听说烈士遗骸回国,让人搀扶着去沈阳机场迎接;另一位志愿军一直守在电视机前看烈士遗骸回国的新闻,他隔着屏幕对棺椁里的烈士说,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军人吃得好穿得暖,也有文化了……
这些细节在王灵祥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想到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为题编创舞蹈,《回家》应运而生。
排练 :一群老男人本色出演
该找什么样的演员?编导王灵祥起初有过一番纠结。如果用年轻演员,会跳得更好看,但他们未必能演出老兵的身体状态。思来想去,王灵祥想到了金华老男人舞蹈团。
这是一群热爱跳舞的人,上世纪80年代,20岁左右的他们一起学习舞蹈,到哪里表演都曾是焦点。后来,他们将精力放在事业、家庭上。2022年,他们基本都退休了,重新走到一起,延续着对跳舞的热爱。
接到《回家》的表演邀请,这群老男人没有犹豫。“韩国离中国不算远,那些烈士的回家路走了70年,这么感人的题材,我们愿意去演。”金革新说。
金革新年龄最大,今年70岁,年龄最小的演员56岁,扮演小战士,舞蹈团成员平均年龄65岁。
今年六七月,《回家》开始排练,天气炎热,老男人们汗流浃背,在练功房里一待一整天,吃快餐,跳累了打地铺躺在地上休息。
辅导彭越红一度担心,这个舞蹈动作密集度比较大,对老年人来说是个挑战,对肌肉、大脑反应速度都有要求,怕老男人们承受不了。不料,他们一句怨言都没有。“非常配合,非常有素质,看得出来他们是发自内心热爱舞蹈。”彭越红说。表演中需要什么情感,编导不用提醒太多,老男人们有阅历,明白志愿军的心里怎么想。
然而,老男人们毕竟上了年纪,一些动作有点力不从心。为了体现翘首以盼的画面,老男人们常常半蹲着。有个演员吃不消,蹲下去再站起来,头晕了,血压也高了。年纪大了,一天天蹲下来,不少演员膝盖酸痛,腰也酸胀不已。有一组跳跃起来再滚地的动作,老男人们难以做到,王灵祥就修改动作,将滚地改成转身。还是不行,有的演员一转身头就晕。再改,取消跳跃,直接转身。舞蹈改了一稿又一稿,老男人们练了一天又一天。到9月份,舞蹈基本成型。
亮相 :眼泪与笑声齐飞
今年9月下旬,在一个社会团队展演上,舞蹈《回家》亮相。
舞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起,一个军用水壶被照亮,一名年迈的老兵缓缓靠近,突然跪倒在地扑到水壶上,紧紧地抱着水壶,没有一句旁白,观众已经被深深感染。
王灵祥起初想用骨灰盒做道具,后来觉得太具象,就改用水壶,壶上插一朵红花,说明牺牲的战友还活在大家心中。
一群老兵走过来,他们睹物思人,整理衣服,翘首以待。等待期间,他们想起革命岁月。战机轰鸣声响起,老男人们握紧拳头,在舞台上奔跑、跳跃,将冲锋陷阵的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声枪响,小战士倒下了,老男人们聚拢过来,步履沉重,争着去拿小战士留下的水壶。革命胜利,战士凯旋,老男人们意气风发。多年以后,小战士“回家”,一名战友捧着他的水壶,其他战友伸出双手,深情迎接。音乐低沉,老男人们聚在舞台中央,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一声呼喊:“回家!”这是他们在这支舞蹈中的唯一一句台词,却振聋发聩,像枚催泪弹。
“当我们喊出‘回家’的时候,台下观众站起来,不少人在擦眼泪。其实,我们也是边跳边落泪啊。”金革新说。排练的时候,这群老男人常常红了眼眶。
11月28日,老男人们带着《回家》到杭州参加比赛。巧合的是,这天刚好是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日子,他们一早得知这个消息,相互鼓励一定要跳好。当那声感人的“回家”响起,观众纷纷落泪,不少评委也在找纸巾。舞蹈《回家》摘得舞蹈组全场最高分,老男人们欣慰地笑了。
金革新也感动不已,为这个极具感染力的舞蹈,为他们这帮用舞蹈赢得尊重的老男人。“接下去还要跳啊,直到跳不动为止。”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