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道情传承人叶英盛用歌声温暖生命
记者 王志坚
日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叶英盛受金华市科协和义乌市作协邀请,作为《浙中故事会》第15期活动主讲嘉宾,以《义乌道情的传奇人生》为题,讲述了他选择金华道情作为人生追求的故事。
叶英盛,义乌市佛堂镇下叶村人,5岁丧母,7岁失父。成为孤儿的他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勉强读到小学四年级。11岁时,为了生活,他开始寻找出路。一次偶然的机会,村里来了一位盲艺人演唱金华道情,那深情的唱腔和动人的叙事深深触动了叶英盛的心灵。
14岁时,叶英盛拜当地老艺人吴九妹为师,踏上了道情艺术的道路。他勤奋刻苦,16岁时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他带着渔鼓和简板,从一个村庄赶到另一个村庄,为村民演唱道情,演出排得满满的。
叶英盛说,选择金华道情作为一生的追求,除了金华道情的独特魅力,有两件事深深影响了他。
叶英盛16岁那年,有一天,他在金华市低田石桥头村表演,有一个村民看完演出后,恳求叶英盛次日到他家所在的村演出一次,说他的父亲是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心心念念想听一回道情。叶英盛第二天赶了近20公里路来到老人家,连续两个晚上为老人演唱道情。第三天,老人安心地离开了人世。
1998年的一天,叶英盛在义乌市佛堂镇表演,台下有一位来自上溪镇的特殊观众。这名观众身患重病,为了看叶英盛的演出,听一曲地道的道情,妻子和女儿推着轮椅上的他赶了20多公里路专程而来。
这两件事对叶英盛触动很大。被观众需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成为叶英盛坚守的动力与信心来源。
从田间巷陌到剧院舞台,随着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叶英盛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金华一带,他成了老百姓喜爱的艺人。他会的传统段子很多,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如《八仙拜年》《滚元宝》《万花楼》等都被录制成唱片、磁带发行。
作为义乌市道情艺术团创始人,在叶英盛影响下,义乌有一批热爱道情艺术的年轻人加入曲艺队伍。通过师徒传承,叶英盛先后培养了20多名徒弟。如今他们常年活跃在义乌的校园、社区、市场、企业,开展曲艺进基层等文艺展演活动。不仅如此,在义亭畈田朱小学,还专门开设了以叶英盛师徒为指导老师的道情班,让孩子们从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金华道情。
叶英盛说,即将举行的金华市曲艺大赛,他有8名徒弟将前往参赛,这无论是对于道情艺术,还是他个人来说,都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只要老百姓喜爱,我活一天就要唱一天,会一直把道情唱下去。”叶英盛已经78岁,声音依然洪亮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