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坛头创客成“新村民” 打开文旅融合新空间

本报消息(记者 王文湛)“美食工坊啥时开业啊?”“快了!快了!到时邀请你来尝尝灰汤粽。”日前,在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新入驻的义乡源美食工坊装修进入收尾阶段。品牌主理人罗清静在门口与路过的村民打招呼,来到坛头才半年,他与这里的村民已经很熟络。

今年6月,罗清静为了扩大灰汤粽生产规模,开始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既要有乡土气息,又要有文化底蕴,最终坛头村进入他的视野。当问及为何选择落户坛头时,罗清静说,坛头有故事、有文化、有底蕴,与灰汤粽的品牌理念非常契合。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坛头缘何能吸引众多创客纷至沓来?这主要得益于履坦镇在新时代“千万工程”指引下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坛头村积极推动“艺术乡建”与乡土情怀有机融合,不但村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也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创业者慕名而来。

11月初,市级文化特派员王芳带着坛头文创产品集体亮相长三角美好生活展,让村里创客借此机会抱团走进省城杭州,对外展示坛头文创整体形象。

今年以来,还有很多像罗清静一样的创客带着情怀来到坛头,成为这里的“新村民”。比如传承非遗技艺的云臻记染坊、农民画家钟新武的一石水墨工作室以及传承国学经典的怀师书屋,他们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培养,用文化因子激活乡村文旅资源。

“这里的环境氛围不错,到周边县市很方便,村里的文化底蕴与印染技艺很契合。”新入驻的云臻记染坊主理人沈旭芳说。

坛头村还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推出研学、露营等休闲项目,让乡村文旅场景越来越丰富。“最近举办了一次畲族文化研学活动,大家反响不错,让我更有动力继续做下去。”市畲族非遗项目传承人蓝晓燕说。

在坛头村,文艺与生活相得益彰,田园与诗歌和谐共舞,民宿、美食、诗歌、印染、绘画、书吧……艺术氛围越来越浓厚,乡村生活越来越有烟火气,持续上新的乡村业态让诗情画意的坛头不断蝶变升级,焕发新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