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资助员之路
朱耀照
2022年下半年,学校让我做学生资助工作,我对此很不理解。一个老教师,在教学一线近40年,距离退休不足3年,却要去开辟一个陌生的领域: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不久,原资助员张老师送来了前几年的资助生档案资料。它们以学年为单位装订,整齐而规范。我一本一本翻开来,一项一项地看过去。到下班时间了,办公室显得空旷起来,夜幕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的内心越来越不安起来,觉得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不断捶打着胸腔。
它让我看到资助生是怎样一个群体。其中,有我曾教到而较为熟悉的。表面看,跟其他学生一样,爱玩,爱笑,爱吵闹。其实,背景跟其他学生完全不一样。那个有礼貌的学生,母亲长期居住在精神病院。那个不爱说话的腼腆男生,父亲因生病离世,家庭有巨额债务……材料里还有教师家访拍的资助生居住照片:住宅狭窄、家具破旧,凌乱不堪,也没有电视机、没有空调,真有一贫如洗的感觉。他们生活得如何呢?别的同学周末回家可以享受父母积攒了一周的爱,他们是否还要自己烧饭洗衣服?别的同学有很多零花钱,他们是否还要在一日三餐上精打细算……
对他们的关爱,在某种程度上比教学更为重要!我暗暗地下决心,要将资助工作做实做好。就这样,我踏上了一条艰难的路。
接触这项工作,才知道它是那么繁琐而复杂。
首先,政府资助对象种类繁多,认定繁复。资助生可细分为12类,申请资助的学生属于哪一类,绝对不能搞错。对每一类的认定,途径也不相同。有的只需看一下“浙江省学生资助一窗受理平台”里的基础学段参阅名单;有的要上传大额医疗发票、重大疾病诊断材料或受灾、意外的印证材料;还有的要通过学校家访调查,上传家访记录表及家访照片等材料。认定过程,都要涉及班主任、校资助员、校认定小组和局资助员等四个层次。
其次,政府资助很大一部分是在网上进行。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浙江省学生资助一窗受理平台”“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乡镇财政公共服务系统”三个系统的操作。年轻人接受能力强,不用多指导就能得心应手;对我来说,每一步都是挑战。我将这三个系统的操作手册全部打印出来,厚厚三大本。每次操作前,我都要翻阅操作手册,领会巩固。一经领悟几分钟就能完成的操作,我有时却要花半天时间研究。
再次,资助项目繁多。除政府资助外,还有校内奖助和社会资助。校内奖助这一块内容是新增的,没有先例,光是编写《校内奖助章程》,我就花费了两个星期。待条例在校务会通过后,实施过程的工作量也很大。首先是确定奖助对象。除政府资助的学生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申请、班主任家访核实酌情增加。其次,是核算并发放校内奖助金。助学金每学期固定,奖学金则是根据各资助生的学习、期末评比、竞赛获奖等情况,统计好后算出。这两年中,校内奖助已发放奖助金近20万元,受益者近80人。
社会资助是慈善事业的生力军,它彰显社会爱心人士扶危济困的优秀品德。2023“丰赋爱心·源动梦想”活动,2024“筑梦启航·常熟浦商同心助学活动”等,都是一些企业家回报家乡的善举。收到文件后,由我向学校提出方案,让各年级评出品学兼优的资助生。资助生填好表格后,再报送县慈善总会和关工委加以实施。2024年4月,学校还收到我县一家知名企业5万元人民币的捐助,惠及50个资助生。
另外,资助工作还要随时接受各类检查。资助工作跟县财政相关联。上级管理部门监管力度大。局资助办每学期要检查一次,根据材料是否齐全进行打分。不合格的,要立刻整改。国家省市各部门也会明察暗访,调查资助工作情况。一次,省里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资助生的家长,问是否收到资助款。受访者说“不清楚,还没到银行看过”。县资助办马上打来电话,要求我打电话给每一个资助人,让他们到银行查一下资助生的社会保障卡,看资助款到了没有,及时反馈。
资助工作是错综复杂又细致入微的工作。除了要面对计算机、各班主任和上级资助工作管理者,更要面对各个资助生。对他们,需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随时了解每人的家庭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因资助生有时敏感、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对他们,要从保护的角度出发,时时刻刻尊重他们的自尊和隐私。下班时,不能将资助生的资料胡乱放在办公桌上,让旁人看到。公示资助生材料既要符合章程的规定,又要注意隐私保密。就是找各资助人询问或签名,也不能直来直去,自己到班里去叫,或让其他学生去叫,最好委托班主任出面。最要避免的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人跑进教室跟班里的资助生说“快到老师那里去,给你资助了。”这会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在办公室,见我常为资助的事忙得焦头烂额,有人就开玩笑说:“看你昨天资助,今天资助,天天资助。资助这么多的话,这么一点工作量(3课时)太不值得了。”
“算不值得,也算值得!表面上不值得的事,其实是最值得的。”我言犹未尽。
确实,搞资助,苦多乐也多。当我的阶段性任务完成,政府助学金、学费和代管费打入资助生的社会保障卡,校内资助的营养费打入食堂卡,奖学金交到资助生手里。我就像是一个冲锋陷阵后卸下铠甲的战士,会静静地躺一会,美美地睡一晚。
让我开心的,是资助生各方面有进步。高一一名黄姓资助生,期末考试为全县前10名,学校给他1000元的领军奖金。按照《校内奖助章程》,校内奖助也拿出同等的钱奖励。为此,学校举行了一个小型的颁奖仪式,由分管副校长、年级部主任颁奖。那学生深表感谢,我也同样高兴。今年高考,高三享受政府资助的12人和校内资助6人,全部上本科线,其中8人过了特控线。现在,大多已被心仪的高校录取,如朱同学就读东北农业大学,黄同学就读浙江师范大学,戴同学就读宁波大学。在他们面前,是一条宽敞而光明的路。
另外,正如主管副校长交代资助工作时所说的,“资助工作是善举。每个人都会帮助你的”,资助工作已是全社会的事,它得到了学校以及社会的尊重和帮助。
刚从事资助工作时,原资助员张老师,成了我随时讨教的师父。她适时提醒我下一步该做的工作,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如何进行系统操作。有她的引领,让我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在乡镇财政公共服务系统操作阶段,因我的电脑无法进入SDP系统,只有求助于财务室。接近期末,财务室事情很多。他们每次见到一脸尴尬的我上门,马上放下手中的活,帮我先做,一次次下载和上传资助对象发放清单模板。有时我因事不在,通过钉钉将这件事托付给他们,他们会主动帮我搞好。
自做资助工作以来,手机里多了一些微信好友和钉钉好友,有县财政局工作人员、银行系统人员、教育局资助人员,还有兄弟学校资助老师。一有不懂,我就马上有针对性地请教他们。不管是谁,接到我的求助信息后,都及时回复,耐心帮我解决操作中的难题。每次去局资助办送完材料,局资助员总要提醒我电瓶车慢点骑,不要火急火燎。
以前,我是很少求助他人的。可在这两年时间,我求助了太多的人。在每一次求助时,我都会有所不安。一旦通过他们的无私帮助,问题解决,我都会显得非常高兴和激动。我知道,这是资助的意义,这是慈善的价值。
因工作的变动,今年年底我将离开这个光荣而神圣的岗位,但这并不是我慈善事业的结束。哪里有困难和不幸,哪里就有善良,哪里就有资助。在每个人的面前,慈善之路将越来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