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助力,为视障人员铺就无障碍出行路
通讯员 吴爱晶 洪美玲
日前,在东阳市区中山路与西街交叉路口,视障人员陈某如今能独自安全地通过人行横道。她轻轻按下红绿灯杆上的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按钮,清脆的提示音便引导着她前行。“以前只能靠听汽车马达声判断过街时机,或者依赖他人搀扶,现在有了这个装置,我能独立出行,方便又安全。” 陈某感慨道。
今年8月,东阳市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东阳虽有1400余名视障人员,但全市均未安装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相关行政机关可能存在未依法履职致使公共利益受损的情况。无障碍环境对残疾人融入社会至关重要,过街音响装置彰显城市文明包容。尽管视障群体基数不大,但该项工程意义非凡。检察院迅速展开现场勘验与走访调查,证实全域未安装的事实。
鉴于无障碍环境建设涉及多部门,东阳市检察院创新 “公益面对面” 模式。邀请行政机关、残联、盲人协会及视障人员代表,来到视障人员就业集中区的交叉路口,亲身体验通行困难,并召开圆桌会议,搭建沟通桥梁,推动资金落实与问题解决。
9月13日,检察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向行政机关送达检察建议书,要求其在城市中心区、残疾人集中就业与就读区域的人行横道,按标准安装过街音响装置,保障残疾人权益。行政机关收到建议后,立即成立专班,落实资金,与各方沟通排摸需求,研判路口实施性,召开安装方案研讨会,最终确定在3处视障人士集中的路口安装。11月上旬,首批18只过街提示音响完成安装并进入试运行。
11月14日,东阳市检察院举行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听证会。会前,检察官与各方代表前往整改现场查看效果。视障人员不仅可通过按钮启动音响,靠近路口时手机App还能实时播报方位与信号灯情况。技术人员介绍,装置运行时间为8点至23点,后续将依使用反馈优化,如延长播报时长、实现多音响联动。
听证会上,检察官介绍案情与法律依据,行政机关汇报履职情况,听证员结合实地体验提问并发表意见。“过街音响为视障人员出行提供极大便利,体现城市温度,点位设置合理,建议完善配套。”听证员一致认可行政机关履职到位,并提出后续维护优化建议。
东阳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正荣表示:“检察公益诉讼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关爱每一个个体。我们将持续履职,强化残疾人权益保护,践行司法为民。” 此次东阳检察院的行动,为视障人员的出行带来了曙光,也为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树立了典范,让社会弱势群体感受到司法与行政力量带来的温暖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