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博物馆如何出圈更出彩
□章馨予
前段时间,省文物局公布浙江省2024年第三批乡村博物馆名单,金华19家博物馆榜上有名。至此,全市共建有乡村博物馆108家,数量居全省第二。
对一个乡村而言,博物馆的存在可以让游客尽情感受这里的地域风情,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乡村博物馆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平台,又应如何从“拔节长”到“活下来”,并努力寻求“火出圈”的机会?
找准定位各美其美。自2021年启动建设项目以来,浙江已有超800家乡村博物馆通过验收。如此多的乡村博物馆兴起之时,金华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千篇一律的重复建设。
要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如杭州的中泰竹笛展示馆、绍兴的越茶博物馆、金华的婺州窑艺术馆等等。相反,若是村庄缺乏历史遗迹、传统建筑、民俗风情等资源,或者分布较零散、不具代表性,也不必盲目跟风建设。
融合激发内生动力。乡村博物馆若要持续焕发活力,实现其深远价值,就需深植于乡村土壤,与乡村的经济脉络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既源自乡村、更反哺乡村。
对此,金华也在探索培育文创、特产、研学等“博物馆+”新业态,引导一批乡村博物馆融入村民生活与乡村发展中,助力乡村振兴和精神共富。如婺城区熊猫猪猪·金华两头乌猪博物馆,就是围绕“文旅+”“互联网+”“生态+”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周边村镇引流20万人次,为村民增收1000余万元。
此外,我市还在积极实施“一馆一策”帮扶计划,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实行结对共建等方式,以“政府引导、政策激励”不断优化运营策略与服务品质,合力推动乡土博物馆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创新多元艺术表达。乡土文化往往与现代审美存在一定差距。创新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其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让乡村文化在新颖的讲述形态中得以延续和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