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人文

武义坛头有个二百平方米的诗歌王国

记者 赵如芳 文/摄

12月23日,从泰国参加第七届博鳌国际诗歌节归来,雪鹰手里又多了好多手稿,有菲律宾诗人椰子的《黑色幽默》、新加坡诗人韩昕余的《一个人的下弦月》、广东诗人唐殿冠的《阳光向南》……一个个手写字个性飞扬,如同那些诗句翩翩起舞。

回到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雪鹰将这些手稿放在中国当代诗人档案资料陈列馆里。212平方米的小馆里,还有艾青、臧克家、冰心、李瑛、潘漠华、洛夫、北岛、贺敬之、顾城、舒婷、海子、余光中、黄亚洲等近千位诗人的手稿、作品集、自选诗句、书法作品等。

陈列馆由雪鹰创建,2023年5月开馆。这名来自安徽的六旬男子说,诗歌陪他度过了一段黑暗岁月,在人生下半场,他想为诗歌还愿。

坛头村位于武义江与白鹭溪交汇处,有700多年历史。进入村庄,映入眼帘的有古民居、大草坪、小山包,还有悠悠江水、现代拱桥、茂盛树林。这是一个能让心灵安静下来的地方。

2018年,第一次被诗人朋友带到坛头,雪鹰就爱上了这里。2019年,《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印发实施,这让雪鹰欣喜异常,彼时还在江苏常州打拼的他,对这个重视诗歌的省份充满向往。机缘巧合,他来到坛头村定居。村里有多幢老宅被统一租赁,经过申请,他免费获得一幢老宅的使用权,上下两层,用来打造中国当代诗人档案资料陈列馆。

十几年前,雪鹰经历了人生低谷,那段时间,朋友们给他寄来一本本诗集、诗刊以及诗歌理论书籍。安徽诗人陈先发的诗集《写碑之心》,他放在枕头下枕了3年。青海诗人昌耀、四川诗人翟永明、江苏诗人胡弦、海南大学教授徐敬亚和妻子王小妮……这些现代诗人的诗给了他力量和希望。“是诗歌拯救了我。”2024年底,记者来到陈列馆,雪鹰回忆那段被诗歌照亮的日子,说出这句肺腑之言。

找设计师、装修、添置设备,雪鹰从2022年开始筹备。2023年5月,在武义县、履坦镇以及坛头村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陈列馆开馆。著名诗人徐敬亚、梁晓明参加了揭牌仪式,当天还举办了梁晓明诗歌研讨会。《中国诗刊》《长淮诗典》《安徽诗人》主编……拥有多重身份的雪鹰又多了一个头衔——中国当代诗人档案资料陈列馆创办人。

“陈列馆是纯粹的诗歌公益事业,所有征集的资料均属陈列馆暨坛头村所有,属于当代诗坛集体所有,不属于任何个人。欢迎诗人、爱诗的人们光临,享受诗意时光,寻找灵魂居所。更欢迎您将自己收集的当代诗人的著作、手稿和其他有史料价值与当代诗歌有关的实物捐给我们,让它们在这里讲述当代诗歌与当代诗人的故事。”

开馆后,雪鹰面向全国征集资料。很快,一份份资料从全国各地飞到坛头。

“曙明,你好,你的来信收到。关于怎样理顺打乱的诗,我想是这样的,四句中总有一句诗和其他三句不押韵的,这一句应该放在第三行就好了……考试一定要细心、耐心,心情要轻松,钱过几天我寄回家里。”在陈列馆,展陈了诗人海子给弟弟查曙明写的一封信的复印件,落款日期是1987年6月19日,此时距他离世还有两年。从信的内容和海子给弟弟画的诗歌起承转合图来看,此时的海子精神状态正常,是一个典型的诗歌痴迷者、一个热心有担当的哥哥。

1988年,诗人贺敬之从保加利亚访问回来,写了一首《啄破》。“我们的岁月,一秒沉醉已太久。我们的大地,一声叹息已太多。我们的爱,不是无人理解的‘爱何’。我们的期望,不是永远等不到的‘戈多’。”这几句诗,当时被很多人抄录。1988年7月17日,贺敬之自己抄了一份《啄破》,这份手稿的复印件如今在陈列馆里。36年前,电脑没有普及,纸张和笔墨是诗人的朋友,也是他们的利器,在黑夜里发出光芒。

“最具生态魅力的汉字,主动脱离装订线,有如异色珍禽,优美地翔出,它们宿夜的那一片杂木林……”陈列馆里,有舒婷于1990年5月10日写的《夜读》手稿复印件。字体娟秀,诗虽不如《致橡树》那般有名,却道出了一次夜晚静读的真实感受。

李瑛的《生命》、公刘的《干涸的人字瀑》、北岛的《宣告》、洛夫的隐题诗……那些在诗坛上闪亮的名字,在陈列馆里基本能找到。每一份资料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随着收集的资料越来越多,雪鹰越来越觉得陈列馆狭小。但他没有放下脚步,他把目光放在了电子资料室,这里可以容纳更多诗、更多诗人。与诗相伴,何惧其多。

除了收集资料,雪鹰还联合其他单位举办诗歌研讨、创作活动。当代诗坛的诗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坛头,看到一个村庄里矗立着民间人士自发创建的中国当代诗人档案资料陈列馆,他们深受触动。

11月中旬,第四届年度新诗奖颁奖典礼在武义举行,安徽诗人罗利民获得年度长淮诗人荣誉称号来武义领奖,参观了陈列馆。回家后不久,他寄来一份珍贵的资料:冰心、臧克家、李瑛、谢冕、丁国成、杨金亭等几位诗人在1992年的题词。

1992年3月下旬,罗利民到北京参加一个诗歌活动,当时的《淮风》诗刊主编带着他去拜访诗坛前辈,其中有冰心、臧克家、李瑛、谢冕等。罗利民有拿个本子索要签名的习惯,见到这些前辈,先聆听他们谈天说地,最后递上本子让他们留言签名。冰心题的是林则徐的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臧克家题的是自己的诗句:“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谢冕题的是“淮风长存”四字,李瑛题的是“爱诗的心灵永远年轻”。

这些著名诗人的真迹非常珍贵,罗利民无偿捐赠,是被坛头这个小小的陈列馆打动。

陈列馆里,有一幅朦胧诗代表诗人芒克的书法作品《阳光中的向日葵》。参观者看到后不敢置信,以为是他人仿写,芒克的书法作品《阳光中的向日葵》曾在香港拍卖过,怎么会出现在坛头?雪鹰笑了:“这就是芒克亲笔写的。”2022年,他请芒克写字,然后寄到坛头,讲明邮费到付。芒克回复:“你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我把《阳光中的向日葵》给你抄一遍,邮费这点小钱我还是有的。”

知道了坛头陈列馆的故事,一个个诗人伸出了双手,他们跨越山海,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支持,和雪鹰一起建设着这个小小的诗歌王国。

欧洲跨文化研究院创始人、前院长Alain Pichon来到陈列馆,给雪鹰写下一段文字,扬州大学博导、教授张小平翻译道:“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地方。尽管我看不懂他们写些什么,但能感受到一种精神。”

诗人黄亚洲来了,写下《走进坛头村》:“正在院子里朗诵的诗歌,飞过墙头,落入塘里,也就成为一群麻鸭,啪啪啪,划着韵脚……”

夜深人静,品茗读诗,看着小小陈列馆里挤满的资料,雪鹰也开始写诗:

从金华追赶月光

到焦岩,到坛头

月光从田庐的台阶

铺到台门的孝道,一路上

你们没有听到,脚下碎银的

叮当声,和来自景观灯的

嚣叫。只想着这茅舍里

有茶,有诗,有一个人

茶是引子。诗是缘

月光是境。融进来

就是一屋子的人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