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婺江潮·理论周刊

变革创新推动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陈益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也为新时代党校事业的变革创新标定了新方位新坐标。作为县级基层党校,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基本培训、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以教学为中心,教研咨宣育一体化”等重点改革任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作出应有贡献,这是摆在县级党校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县级党校要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找准问题补短板,发挥优势强品牌,全力推动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变”的理念赋能“党委喉舌”作用

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在党的主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以及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县级党校在宣传宣讲上存在党的创新理论阐释体系不深、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话语体系不融、对外宣传工作体系不优等问题,迫切需要以变的理念推进阐释体系、话语体系、工作体系的变革提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些都为县级党校宣传宣讲求新求变提供了方向指引。县级党校要切实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不懈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要创新基层宣讲的话语体系,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做好党的创新理论、政策传播,当好党在基层的喉舌,使党的理论成果深入人心。要紧跟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步伐,积极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努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基层实践、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基层案例。

以“革”的思维推进“教育培训”工作

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落实基本培训任务的重要职责。但就目前县级党校而言,在基本培训上存在优质资源欠缺、优质教学供给不足、常态化培训体系欠完善等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县级党校要紧抓政策机遇,强化革新思维,加大革新力度,系统提升党的创新理论教学培训水平,有效增强优质资源的生成汇聚能力,不断夯实党校高质量发展基础。要强化班次革新,紧盯“为党育才”重点任务,以基本培训为牵引推动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举全校之力,集成系统资源,严格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规定的干部教育培训班次、学制和学时要求,办好各类主体班次。要强化课程革新,优化教学布局,把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和县委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组织开发专题课程,精心设置教学模块,用全会精神解释教学内容、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把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政方针讲全讲准,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相关领域提出的重要改革思想讲深讲透。要强化师资革新,继续按照省委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要求,树牢“大人才观”,打好人才“选、育、用”组合拳。深入实施“青蓝结对工程”,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学历高、素质高、能力强的党校教师队伍。

以“创”的意识加持“红色智库”建设

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必须为宣传研究党的创新理论尽职尽责。作为县级党校,在紧跟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把党校工作放在大局中去谋划落实、以党校所能服务大局所需的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目标要求,为新时代党校的科研咨政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县级党校要充分利用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义乌干部学院等研究平台的辐射作用,把学习研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研究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提出的“八八战略”等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优质科研成果的产出水平。要聚焦“大调研”。将揭榜挂帅与县领导点题相结合,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出成果出精品,充分挖掘本地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典型案例,及时总结特色做法,提炼鲜活经验,努力形成一批富有深度、富有价值、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要聚力打造县级咨政建言、集智聚力的高能智库,紧扣中心穿透性深研,聚焦问题针对性细谋,积极主动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政服务。紧扣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三个“一号工程”、“三支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的浙江实践”等重大问题开展对策研究,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以“新”的视野落实“从严治校”要求

改革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招”,也是引领带动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招”。总体而言,目前县级党校在硬件设施条件、内部运行机制、制度建设执行等方面还有薄弱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明确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把党的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党校的制度建设也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归根到底要靠改革来牵引和推动。因此县级党校要着眼现代化党校建设这个根本问题,发挥“以教学为中心,教研咨宣育一体化”改革的牵引性作用,努力推进党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的办学要求,“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落细到党校工作各个方面,着力打造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红色学府。要加强和规范乡镇(街道)党校(乡村振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全力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推动乡镇(街道)党校规范建设和实体化运行,积极推进基层党员集中教育培训全覆盖,全力打通党员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为推进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准赋能。

(作者单位:中共磐安县委党校)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