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乐事变成烦心事
□ 陈月丹
2025年伊始,一则消息引发网络热议:跨年夜,杭州市上城区湖滨步行街峰值人流近9万,累计人流超过27万,很多市民放飞气球迎新年。第二天人们发现,不少气球挂在树上、电线上。
据报道,由于气球绳子缠绕得紧、角度高度不一致等原因,工作人员清理起来费时费力。负责该区域垃圾清理作业的杭州相关部门从1月1日凌晨1时多到4时,在湖滨步行街清理垃圾28.3吨。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金华,不少区域也出现众人放飞气球迎新年的现象。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年元旦期间都在全国各地上演。除了飘落在树上,跨年夜的气球还挂在信号灯上、落入变电站内,影响市容市貌的同时,给相关工作人员增加了额外的负担。
根据国家规定,制作气球应该使用相对安全的惰性气体,但很多小摊贩为了节省成本,往往用氢气与空气混合制作气球。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遇到静电、火源或压力过高时有可能造成瞬间爆炸,变成一个高热的火球,灼伤气球周围的人,或是在下落时触碰高压线引发爆燃,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即便使用的是相对安全的惰性气体,大量放飞气球也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这些问题并非危言耸听。用欢乐、浪漫的方式辞旧迎新、欢度佳节,借升空的气球许下美好的愿望乃人之常情,由此带来的强劲消费力、满满的人间烟火气更是让人欣喜。只是,要快乐,更要安全。正如一些网友所说,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替代?让快乐不减,但麻烦少一些、安全多一些。
再过20多天就是春节。合家团圆的喜庆日子,许多地方会进行迎龙灯、放孔明灯等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为了让快乐更纯粹、更长久些,在欢乐时莫忘绷紧安全的弦,别因一时疏忽留一个“麻烦”的尾巴,给喜庆的日子蒙上阴影。毕竟,安全健康是欢乐的前提,也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
金报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