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创出全省首个集体协商行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标准案例
本报消息(记者 何晓峰 通讯员 邱旭东)近日,义乌市模具行业通过集体协商的形式明确了模具全行业及行业内16个技术工种的最低工资标准,成为省内首个通过集体协商实现行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确定的案例。
模具行业是义乌小商品的上游产业,与各类制造业企业生产息息相关,更涉及150家企业近8000名从业人员,如何保障这一行业技能人才的切身利益,义乌人社等多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
今年9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多部门发布《关于大力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合理确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的通知》,义乌人社、总工会积极响应,指导模具行业企业方和职工方代表参与行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的集体协商。
最终,模具行业形成《义乌模具城行业(区域)工资集体协议》,针对模具行业及行业内16个技术工种设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在提升职工最低工资待遇、保障职工权益的同时,也有助于在限制过高工资水平的过程中实现行业秩序的稳定,为义乌市模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目前,该协议已向义乌各模具企业和职工公开,鼓励和引导企业参照执行。
今年以来,义乌人社、总工会积极在单建工会企业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行动,目前1777家单建工会企业签约集体协商合同,其中1321家企业签约的能级工资集体合同已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