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产教融合要推进多方协同育人

□李晓艳

最近,婺城产业人才学院浙赣“蔚蓝计划”项目的30名学生结束企业实操,其中在金华市宝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见习的8名学生,有5名明确毕业后将到实操企业就业。这是政府、高校、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四方联动共建人才培养体系的一次有效尝试,也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解法。

产教融合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产教融合全面深化,订单班等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成熟。但在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培养“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

要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关键要从培养人才抓起。只有推进多方协同育人,才能构建一个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整合多方资源。在协同育人过程中,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促进学校、企业资源优势互补,行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进市场化对接,人才培养机制就会不断完善。比如婺城产业人才学院由婺城人才发展集团运营,设立浙江师范大学等6家高校引才站,与省内外13所高校、10家重点企业平台达成合作意向,建立“高校—行业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共同助力提升大学生技能。

创新育人方式。浙赣“蔚蓝计划”项目周期共5个月,学生们第一个月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打基础,到企业实操2个月后,再回到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学习2个月。这种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建在生产线上,让学生适应生产岗位的需要,培养出大学生型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留用率高,值得借鉴推广。

面向产业需求。产教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婺城产业人才学院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现代五金、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需求;永康市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建现代五金产业人才学院,与23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3+1”本科生培养项目,建立“双导师”校企联合培养五金产业人才;义乌市围绕商贸产业探索建设产业人才学院,在人社部指导下制定首个电商人才认定标准……围绕产业特色,我市一批特色鲜明、深度融合的产业人才学院,正强化产业人才培养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