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大巴、私家车、高铁、飞机,交通工具多元选择——
返乡的路越走越顺畅
记者 徐枫
春节临近,无论身处何地,离家多远,在外打拼的人们都渴望踏上返乡路,期待与家人团圆。对于众多外来务工者来说,近年来,回家的路已越来越顺畅。日前,记者采访多名在金务工人员,他们谈起春节返乡的切身感受,从交通工具、出行方式的变化,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摩托大军盛况不再 长途自驾一路畅行
1月8日,在市区湖海塘公园西侧新世纪建设集团一建设工地,记者见到了工地施工员、江西上饶人余剑峰。小余刚过而立之年,在新世纪建设集团已工作7年,夫妻俩和丈人、丈母娘四口人都在金华谋生,孩子则留在老家由其父母带。小余说,每年春节回老家,他都是自驾出行,380多公里路程,开车三四个小时就到了。
记者问小余,现在老乡中还有没有人骑摩托回家过年?小余笑笑:“哪还会有人去讨这个苦头吃,遇上雨雪天气,道路湿滑结冰,还不麻烦?”他说,没有买私家车的老乡,只要花个两三百元,提前跟车子有空位的老乡说好,搭顺风车回家。
要是在10多年前,每年春运大潮中,我市公路上都会出现春节返乡的摩托大军,以邻近省份的江西人为多。在S319省道洋埠段,春运期间,交警部门还专门设立服务站,为经过的摩托大军提供免费茶水等。不过,据市交警支队开发区大队汤溪中队副指导员郑小龙介绍,这几年路上已很少看到有骑摩托车返乡过年的人了。现在外来务工者收入提高了,买一辆普通家用小车并不是太大的负担,选择自驾返乡的人越来越多。
今年40岁的刘武是四川达州人,是名工地架子工,2014年买了车,这些年春节前都是自驾回老家过年。金华离刘武老家1400多公里,他开车十八个小时左右就到家了,说走就走,很方便。他说,像他这样在外打工的年轻一代,现在基本都有车,过年前大都跟他一样选择自驾返乡,春节期间村子里可热闹了。
记者调查发现,零星骑摩托返乡的也有,多是年轻人,他们骑的是价值数万元的机车。“骑行在路上,一路看风景,我更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在金华经商的安徽人小李说。
出行选择变多样化 返乡路越走越顺畅
随着路网和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外来务工者春节回家的出行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乘坐大巴、高铁、飞机等出行方式都很便利,这让春运潮实现分流。
重庆万州人张华平夫妻俩已在金务工20年。早些年,每至春节前,火车站总是人潮涌动,为了抢购回家的绿皮火车票,天未亮,他们就在售票窗口前排队。“那时候买张票太难了,有时排队很长时间还不一定能买到票。”买到票后,扛着大包小包,在拥挤的人群中艰难地挤上火车,车厢内人挨人,连转个身都困难。如今,张华平只要在手机上轻点几下就能抢购高铁票,在上大学的女儿也帮着抢票,全家都被发动起来。“团团圆圆的年夜饭,肯定赶得上在老家吃。”张华平说,老家现在还没有直达高铁,要坐高铁到重庆北,再转车到万州,不过再过两年就会有直达高铁了。
在金务工已12年的河南信阳人李世俊夫妻今年春节前准备自驾回老家。他说,路上开车要10多个小时,跟以前坐绿皮火车花的时间差不多,还是坐高铁回家好,只要5个多小时就能到家,就是票不太好买。“高铁又快又稳,坐着也舒适。”他感慨,早些年曾坐过长途大巴回家,那时公路路况不是很好,一路颠簸,到家感觉人都快散架了。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住宿、购物等一应俱全,让长途奔波的人们能得到休息;公路、铁路候车大厅宽敞明亮,有开水、免费Wi-Fi、充电设施等,工作人员服务周到。交通方式的融合发展,为外来务工者返乡提供了便利,综合交通枢纽将铁路、公路、城市交通等无缝衔接,旅客下了高铁,可直接换乘地铁、公交或长途客车,点对点抵达目的地。不少受访者表示,现在出行确实方便、舒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航空业快速发展,乘飞机也逐渐成为人们春节返乡的方式之一。与火车和长途大巴相比,飞机速度快、舒适度高,可以缩短旅途时间。春运期间,为了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一些航空公司还会增加航班线路,推出折扣机票等优惠措施。浙江省义乌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焕英说,现在越来越多城市开通航线,机票有的比高铁票还便宜,价格很亲民,一些年轻务工者更喜欢选择乘飞机回家,享受快速便捷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