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金东新闻

金东让百姓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2024年,金东区上下“大干快上、以干促上、实干至上”,干出了项目突破的新速度、经济增长的新答卷、城市发展的新气势、共富示范的新样板、幸福和美的新画卷、平安稳定的新局面、新区干部的精气神,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为此,我们推出“一路向‘新’”系列报道,以激励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加油干、只争朝夕抓落实,在中国式现代化一流新区新实践中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

探索“移动+”“出行+”就业新模式

记者 苏宣萌 文/摄

“我找到合适的工作了,现在村里的这个‘移动+’招聘微平台太方便了。”近日,家住金东区孝顺镇塘里村的陈莉告诉记者,她在金义零工市场关注该平台后,成功找到了零工。

近年来,金东区为方便灵活就业和解决市场阶段性、季节性用工需求,推行构建“移动+”“出行+”零工平台新模式,着力实现就业服务全年全天候“不打烊”,实现“在身边就能找工作”。

金东区紧跟信息化发展潮流,通过数字化工具“浙里找零工”,将零工就业服务延伸至群众,以1个零工市场为核心,首批6个零工微平台示范先行,逐步扩展至N个“小而精”的数字零工微平台,形成覆盖全区的“1+6+N”数字就业帮扶链。去年4月上线以来,该平台已吸引2.3万人次浏览零工信息,35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

在此基础上,金东进一步打通村社劳动力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最后一公里”。与全区200余个村社建立帮扶关系,形成覆盖广泛的就业服务网络。“我们在各村社建立微信群,由村社发布需要帮扶的失业人员,零工市场服务专员当天对接,24小时内提供3个匹配度高的岗位,并提供岗位筛选指导、职业规划分析等附加服务。”金东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为了进一步扩大零工市场知名度,金东区结合当地劳动力和产业分布特点,积极对接公交、轻轨站点,以“出行+”微平台将就业服务融入市民生活,让招聘信息唾手可得。“接下来,我们将在金东范围内的6个轻轨站布置就业驿站,定期更新招聘信息和招聘活动场地,春节后将举办招聘活动、政策宣传活动,春节前同步布局到5个BRT站点。”该负责人说。

加速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

记者 冯焰 文/摄

“我早上头晕得厉害,到卫生院去又不方便,还好村里有个卫生室。”昨天上午8时许,金东区源东乡东叶村卫生室一开门,陈奶奶就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卫生室,张医生详细问诊、检查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东叶村卫生室上月新建成,服务覆盖1800余人口。作为金东区纳入市、区两级的民生实事项目,像这样的卫生室,去年金东区共建成80家,分布在居民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及3000人以上距离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级医院较远的社区。

走进卫生室,预检分诊区、诊疗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医疗废物暂存间、档案室等一应俱全,环境明亮舒适。这里日常由乡村医生提供服务,源东乡卫生院定期派驻全科医生坐诊,村民看病可享受与卫生院同等的医保报销政策和同质化医保服务。“我们在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集采药品全覆盖,不仅方便群众购买集采药品,费用相较普通药店可节省近50%。”金东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满足患者错峰就医需求,金东区推行延时服务,提供夜间门诊延时服务,更好地分配医疗资源,缓解日间就诊压力,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去年8月1日,赤松镇桥里方村卫生室率先推出中医夜门诊服务,由赤松卫生院派出中医师在晚间到村坐诊。目前,该区开设该项服务的2个村卫生室共计开展117次中医夜门诊,服务2300余人次,备受群众好评。

针对乡村医生队伍存在年龄老化、人才断层等现状,金东区进一步稳定优化村医队伍,开启“百名大学生村医”专项培养,计划8年内培育乡村全科医生约100名,为政府办村卫生室的良好运行、“15分钟医疗服务圈”建设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