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人文

这样的种子 你见过吗?

小苦荬瘦果

斑叶兰种子

粟米草种子

异果黄堇种子

还亮草种子

杜茎山种子团

记者 吴越悦

椭圆形、球形、凹凸镜形、卵形、条形、锥形、碗形……当你看到这些形状时,会将它们与植物的种子联系起来吗?

最近,《探秘种子:显微镜下的奇妙世界》一书出版,展示了显微镜下各式各样的种子,在奇异样貌的背后,每颗种子都有其有趣的故事。

最小的植物种子还不到1毫米

王健生是我市一名植物爱好者,从8年前开始研究植物,也是本书的主要作者。

微小的种子肉眼看不清,放大镜看不全,为了更好地展示微小种子的结构形态,以便研究和鉴定植物,跟其他植物爱好者交流起来更方便,6年前,王健生开始尝试用显微拍摄的方法记录一些植物的微小种子。

王健生每次进山,都会将一些植物的种子采样回来。别看它们在镜头下形态各异,长得很饱满,实际上又轻又小,用肉眼根本没办法看清楚。

比如,一般杂草的种子在0.01克左右,兰科植物种子中的斑叶兰种子200万颗才重1克,肉眼根本看不清。在王健生采集过的种子里,凤仙花的种子在3毫米左右,最小的是兰科植物的种子,还不到1毫米。

在他的显微镜头下,这些细小的种子被放大到5倍、10倍,甚至20倍,种子表面的结构看得一清二楚。种子的形状各式各样,有些种子甚至神似生活中的物品,比如野老鹳草的种子,就像一只网纹瓜;流苏子的种子就像盛开的向日葵;琉璃繁缕的种子组合,就像一只彩色的足球。

种子表面的颜色丰富多彩,有的种子呈现出显眼的红色、黄色或是蓝色,就像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而有些则是暗淡的棕色或灰色,显得非常低调。此外,也有双色或是多色出现在同一颗种子上的,甚至有些种子表面因为光线折射率的不同而呈现出彩色的效果。种子的颜色根据其成熟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变化,成熟的种子一般颜色较深,而未成熟的种子颜色较浅。

独特的纹饰为传播提供便利

在观察的过程中,王健生发现,观察种子表面的纹饰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的种子表面光滑如镜,有的表面粗糙甚至凹凸不平,还有的则布满了细细的纹路或是斑点。这些纹饰就像是种子的“指纹”,每一种植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纹饰,不仅让种子更具个性,也为它们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比如一些聪明的种子会利用动物作为传播工具,它们会将自己的种子藏在美味的果肉内,吸引动物前来取食。当动物吃掉果肉后,种子便会随着动物的排泄物被带到新的地方生根发芽。一些具有钩刺或黏液的种子,则可以将自己附着在经过的动物身上,传播到新的环境中。

许多植物还会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蚂蚁形成互利互惠的双赢关系。即植物种子为蚂蚁提供美味食物,蚂蚁则帮忙将种子搬运到其他地方,以达到扩展家族领地的目的。就像三枝九叶草幼嫩的种子,有的像仙女的翡翠水晶鞋,有的像晶莹剔透的奶油点心。绿色种子上面玉白色的种阜,就是专门用来“贿赂”蚂蚁的,它们让蚂蚁将它的种子搬运到其他适宜发芽并生长的地方,扩大家族范围。

风也是种子传播的好帮手,一些轻盈的种子会利用冠毛、种毛等结构,借助风力在空中飞翔、飘向远方。菊科、杨柳科、桦木科等种子对这项技能尤为擅长。

对于一些生长在水边的植物来说,水是最好的传播媒介,它们的种子通常具备防水和漂浮的特性可以随波逐流,这样可以在淡水甚至海水中漂浮数日乃至数月之久。当遇到合适的环境时,这些种子便会生根发芽,繁衍生息。比如椰子、黄水枝等。

有些植物则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种子的传播,比如一些植物的果皮会在成熟时炸裂开来,将种子弹射出去。通过弹射来传播种子的植物有堇菜属、凤仙花属、野豌豆属等。就像凤仙花,果实果瓣成熟后,受到外力,比如风吹,或是人、动物的干扰后,种子就会向内收缩,借助弹力,将里面的种子弹射到外面。凤仙花种子虽小,但它的种子弹射力很好,可以弹射到1米多远的地方。

希望跟更多植物爱好者分享

采集种子有何讲究?

王健生说,种子虽然一年四季都有,但他不是所有的种子都拍,而会选择一些有研究价值的种子。

在种子没有完全成熟时,不能很好地观察到其特性,所以采集种子的时间要把控到位。如何把控?只能勤去山上观察。

比如采集还亮草种子的时候,王健生从其生长到成熟,再到果实采集,一共用了两三个月时间,上山四五次才将成熟种子采集回来。

将种子采集回来以后,因为要拍其表面的结构,所以还要进行解剖。种子很小,解剖除了要用到手术刀、镊子、探针外,还要加一把放大镜。很多时候,解剖会失败。

解剖完成后,还要将种子调整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必要时,借助胶水、纸,将其固定,再打上灯光,用特制的显微摄影设备拍摄下来。一张全景深的图片,需要前期拍摄500张左右的图片,通过后期软件堆叠合成一张图片,再经过仔细修图,最终才能出片,所以一张满意图片需要花上几个小时,工作量很大。

王健生说,美似乎只存在于我们的可辨视野里,微小的种子或果实,由于肉眼无法看清,便成了我们的寻美盲区。我们肉眼所见的世界,五彩缤纷,让人看了眼花缭乱,而通过显微设备观察到的种子世界,其实同样色彩斑斓,甚至更为奇妙。

6年来,他一共拍摄了500多种显微镜下的种子画面,为了跟更多植物爱好者分享,他将其编辑成册,精选了71种肉眼难以观察的微小植物种子,生动展示了种子在显微设备下神奇而美丽的真容以及原植物形态,并通过诙谐风趣的文字描述种子的形态、大小、颜色、传播策略以及原植物形态特征,带领读者探索充满植物生存智慧的微观世界,也给读者带去了一场微观世界的视觉盛宴。(照片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