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打造红色旅游地绿色康养源

磐安仁川:“一红一绿”推动乡村振兴

记者 陈冰冰

“你们有多少人?什么时候到……”在磐安县仁川镇天山村的陌上炊烟农家乐,业主陈德军正在接电话,有游客预订当天房间。“生意一直不错,今年暑期的不少房间都已预订出去。”陈德军说,每年暑假的客房都需提前预订,自家一年净收入达20万元。据介绍,目前天山村有32家农家乐,超600张床位,每家年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

2024年以来,仁川镇专注做好“一红一绿”两篇文章,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地,绿色康养源”,通过本土景点开发、民宿提档升级、红色底蕴挖掘、农旅深度融合,大力绘制红色文化塑形铸魂、绿色产业富民增收的发展格局,开创仁川镇旅游经济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不断升温,仁川镇顺势而为,串联全镇20余处红色资源,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发布“红色地图”;上线“仁川云旅”小程序,推出“云讲解”“云祭扫”等活动,为游客提供吃、 住、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依托“红色+旅游”“红色+研学”擦亮红色旅游品牌,澎湃文旅动能,自2022年6月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建成开业后,接连承办“追寻红色足迹学党史”现场教学等20余场活动,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

“这里景色真美!简直可以说是浙江版‘武功山’。”在天山村“小长城”景点,义乌游客杨家俊兴奋不已。去年,天山村“小武功山”走红网络,在短视频平台相关话题浏览量达200余万次,2024年吸引游客28.5万人次,天网片游客累计达72.9万人次。据介绍,仁川镇统合天山、天马、天龙、青梅4个村组成“天网党建联建”,利用“微改精提”统一规划设计,提升旅游精致度。整合各村闲置资源,将百杖潭、青梅尖、天山乌阴潭、天马茶园、天马岩等景点融合成一条绿色旅游线路,并以之为核心发展康养旅居。2024年,仁川镇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8亿元

仁川镇还以和美乡村、未来乡村建设为契机,通过全域亮化、拓宽道路、充电桩增设等措施提升整体风貌,实施村内景观“微改造精提升”、改造村庄闲置建筑、美化景区细节,进一步提高A级景区村品质。2024年全镇累计实施改造项目10个,打造村庄景观节点30余处,建设咖啡吧、书吧等特色体验示范点4处。截至目前,仁川镇已创建景区村20个,其中3A级景区村3个、2A级景区村1个, 创建率达88.8%。

农家乐是仁川旅游业中的一大支柱性产业。2024年,仁川镇多措并举,助力农家乐提档升级。完善民宿体系,打造高端民宿,推进天山村高端民宿集聚区、马岭百廿间高端民宿建设。研发特色菜品,做精仁川风味,指导农家乐开发特色菜品,目前陌上炊烟民宿的“回乡鸡”被评为浙江省十大药膳之一,其他农家乐也以本土资源为核心,研发特色药膳食品。开展各类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开展服务技能专题培训会、等级民宿评定等工作,推进农家乐增量提质,去年以来组织培训6次共350余人参训,指导2家农家乐入选“浙韵千宿”名单,新增3星级农家乐6家,全镇现有109家农家乐,共2300余张床位,游客接待能力明显提升。

仁川镇是远近闻名的“油茶之乡”,积极发展油茶种植也是推动乡村共富的重要抓手。目前,仁川镇已建成油茶基地2.8万余亩,其中,包含红花油茶1.8万余亩,是省内规模最大的高海拔红花油茶基地。2024年,仁川油茶产业发展良好:油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的“天天加油”共富工坊引入磐安首条山茶油冷轧生产线并投入使用;深耕“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拥有全省规模最大的高海拔红花油茶基地这一条件,举办油茶采摘活动。据介绍,油茶进入丰产期后,仁川镇18个受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可增加360万元。

“接下来,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做好‘一红一绿’两篇文章,以天网片文旅产业和油茶产业发展为引领,不断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在深化‘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上走出山区特色共富之路,为乡村振兴探索‘共富密码’。”磐安县仁川镇党委书记朱培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