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区域共建 活动引流 云端助农

义乌廿三里助农新模式探共富新路

记者 王志坚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属于农业大镇,全域土地10.83万亩,其中耕地2.24万亩、基本农田1.7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0.86万亩,农产品种类丰富,有历史悠久的李宅麻糖、远近闻名的派塘“牛奶柿”、品质上佳的联五桑葚等。

“近年来,虽然廿三里农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扩大,需求量持续增长,但销售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廿三里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街道积极作为,建立“区域共建+线上线下”助农新模式,先后成立廿家·共富工坊、陶青词服务中心、廿廿嫂创业团队,通过品牌培育延伸产业链条、直播电商激发乡村人才活力,蹚出一条助农共富的新路子。

区域共建

秋天第一场农产品展销会

“这个黄桃脆甜多汁,拿回去放在冰箱里可以保存两周,口感更好。”2024年8月7日,廿三里街道“百镇共建 寻味廿家”农特产品推介季暨黄桃展销会火热举行。仅用了半小时,浦江黄桃便在活动现场狂销超500公斤。

廿三里街道青年干部卖力吆喝浦江县岩头镇农特产,不只是因为义浦山水相邻、人文相亲,更源于廿三里街道与岩头镇的“桃园结义”。3年间,廿三里街道在“百镇共建强基”行动中与岩头镇开展组织共建、干部共育、产业共兴,立足两地实际,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着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共同富裕胜势。2023年,双方共同成立“桃礼合作社”,创立“桃礼”品牌,以订单农业提升黄桃销量,合力探寻黄桃“出圈”路径,目前已累计销售黄桃超15万公斤,价值超150万元。

好产品赢得好口碑,背后自然也少不了好平台,“桃礼合作社”依托的正是廿三里街道近年来着力打造的“廿家·共富工坊”。该工坊由一群年轻人组成,是一个集电商直播、产品展销、制作加工、供需对接、研学体验等功能的综合性共富平台,联动8个部门和9个行政村,目前已成为义乌发展区域共建的亮眼名片。工坊自开业以来,累计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20余人,助力村集体增收120万元。

活动引流

好山好水有好柿

走进廿三里街道派塘村,村口一棵400多岁的柿子树格外引人注意。在这里,柿子树随处可见,但也存在柿子品质不一、产量参差的情况。2017年,廿三里街道大力扶持,为村里加种1万余棵柿子树。

“一直以来,柿子都是村民自产自销,随着加种的一万棵柿子树即将产出,村民各自为战的销售模式显然无法应对。”派塘村干部介绍,街道要求村里统一品牌、包装、售价时,也有村民不理解,转变形式、拓宽销路迫在眉睫。于是,专门策划负责柿子市场营销的“廿青春·派塘柿创客小组”应运而生。这是一支集结村(社)青年委员、部门新生力、两新新生代、“归巢家燕”等多领域的优秀青年队伍。在前期实地调研基础上,村经济合作社化身“喜柿合作社”,重点打造“柿子派”和“柿子丰收节”两大品牌。

2024年11月2日,派塘村游人如织,廿三里街道“金秋盛‘柿’、醉美派塘”雅集活动在派塘村周店自然村启动。当天,派塘村路边整齐排列着一处处柿子摊,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廿青春团队“多点开花”现场直播,为派塘柿销售鼓与呼。

云端助农

廿廿嫂直播助农解民忧

黄玲是一名80后,廿三里街道活鱼塘村人。去年6月,在廿三里街道妇联和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她和爱心团队几名骨干成员联合开办的“廿廿嫂”创业家园开始运行,同步注册“廿廿嫂”助农品牌。

目前,“廿廿嫂”创业家园共有成员70多人,她们活跃在廿三里街道各个村(社),帮助销售各类滞销农产品已有上千公斤。她们根据群众需求,持续开展系列助农活动,不断探索“互联网+”创业就业新模式,助力廿三里“云端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玲表示,新的一年,她将带领团队聚焦农产品销售难点堵点,依托多方力量,通过区域共建、活动引流、云端助销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助农平台跳出区域限制,带领本土特色农产品“破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