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讲述

我参加过击落美蒋侦察机的绝密战斗

张大华

通信兵优胜纪念合影(后排左二为张大华)

口述:张大华 整理:孔繁强

我叫张大华,1936年2月14日出生于浦江县治平乡(今属黄宅镇)张官村。195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在南京军区上海通信学校学习无线、有线通信。1957年分配到高炮106师指挥连。1959年被秘密抽调到北京“543”部队。在这个部队,我曾参加4次击落美蒋侦察机的绝密战斗。

我的求学和参军经历

我兄弟姐妹共七人,兄弟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和1个失明哥哥,下有1个妹妹和3个弟弟。因家境贫困,没有进过学堂。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村里办起夜校,我才有幸开始读书识字。17岁时,开始上治平高小五年级第二学期。

1954年夏日的一天,我接到浦江中学的初中入学通知书。家里人又喜又愁,一愁没钱上学,二愁家里缺乏劳动力。父亲说:“读什么书?不要读。”

学校只有两天的报到注册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天下午,在地里独自一人干活的我,越想越不甘心。突然,我耳边传来土改工作组长的话:“建设社会主义要有文化。”于是,我果断放下手中农活,藏起农具,直奔十多里外的潘宅镇姐姐家。

当我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姐姐说明来意时,姐姐二话没说,立即凑足学费,塞给我说:“读书要紧,父母那里我去讲。”说完,我们就分头赶路了。

当步行二三十里赶到县城的浦江中学时,注册处关门了。怎么办?就在我懊恼后悔时,同村好友黄桂良看到了我。黄桂良说:“大华,我已办理好了,晚上同我一起睡,明天我带你找老师补办手续。”听到好友的话后,我才稍微宽了心。

进入浦江中学后,我每周六上午上完课,就马上赶回家,带领弟弟妹妹忙农活。从此,父母再也不提我为了读书而扔下农具的事了。

1955年,国家号召农民卖余粮,有些地方竟然强迫农民卖过多余粮。当时我的大弟弟已在师范读书,我们俩的户口都在学校。村干部讲:读得起书的要每人多卖500斤。胆小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面对家里这局面,我觉得自己是干农活的好手,不读书能少交500斤余粮,于是,一咬牙就退学了。

1955年11月,部队开始招兵。我觉得机会再次向自己招手了。于是,就同父母商量要求参军。一开始,父母说啥也不同意,我还是偷偷参加了体检。体检合格后,村干部等人得知我的情况后,就赶到我家做通了我父母的思想工作。

参加绝密战斗

1956年2月,我在诸暨县(今诸暨市)新兵连经过三月集训,然后被送到南京军区上海通信学校学习无线、有线通信。1957年3月,被分配到高炮106师指挥连并担任班长。部队就驻在杭州笕桥机场附近。

我所在部队的兵,大多是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回国的老兵,年龄多数比我大。虽然他们文化低,但很朴实。我除带好班务工作外,休息时常常替战士写家书、读家书,他们把我当最知心的人。

1959年3月,我23岁时,被上级秘密抽调到北京“543”部队(空军独立二营,也就是地空导弹部队),担任通信班长,这一年12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543”部队,对干部、战士人员的筛选、任命极为严格,都是按当时《进入国防尖端五条》执行。特别是领导干部。“543”部队初期的领导大多数是原来的高射炮兵出身,从本人到配偶都得“根正苗红”,不要说领导本人,就是配偶出身成分稍微有点问题或不是党员都进入不了“543”部队。

在“543”部队,我与战友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百米收放线训练,快速线头对接训练,背记数百条番号、代号、电话号码、密语等训练。

1959年10月7日, 是我27年军旅生涯中最难忘、最有意义的日子。

上午9时41分,北京通州。我所在的独立二营通信班,收到我军福建前线某雷达连报告:发现台北市以北50公里海面上空有1架大型飞机,判断是美蒋RB-57D高空侦察机。

我们明白,这款美蒋高空侦察机飞行高度可达到22000米,还携带8台自动高倍照相机,可以在两万米高度拍摄地面上的建筑物,在9000米高度能拍清楚地面报纸上的大标题。对此,战友们恨得痒痒的,心里十分憋屈。

10时03分,雷达部队报告,敌机从浙江温岭上空窜入大陆。我军空军出动歼击机拦截,但敌机凭借高度优势,沿津浦路上空直线北窜。

当敌机距北京东南480公里时,尖锐的警报声拉响。我们独立二营全体官兵奉命进入一级战斗准备。当敌机距独立二营导弹阵地139公里时,营长岳振华下达命令:打开制导雷达天线。115公里时,制导雷达抓住了敌机。

此时,阵地上鸦雀无声。

我们分别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操作着通信设备,保证着全营通信系统的畅通。

独立二营阵地上,只有扬声器中不时传出指挥员的命令声和作战参谋陈辉亭向指挥员报告射击诸元(有关发射的各种参数)的声音。

当敌机距离100公里时,营长岳振华下令:“发射连3发导弹接电准备!。”当敌机距离70公里时,岳振华下令:“接通发射架同步!。”

3枚导弹发射架昂起头来,随着制导雷达天线不停地转动,像即将离弦的利箭,指向敌机。

12时04分,岳振华果断下达命令:“发射!”引导技师徐培信用力按下了发射按钮:“轰、轰、轰”三声巨响,3发导弹腾空而起,目标很快从雷达上消失!全部命中目标。敌机来了个空中开花,残骸坠落在通县东南河西务村附近。后来得知,是击毙了飞行员王英钦。

当时,我与战友们怎么也没想到,这3发导弹居然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河。

此后,我又参加了3次独立二营导弹击落美蒋侦察机的战斗。1962年9月9日,江西向塘,首次击落美蒋U-2高空侦察机1架,击毙飞行员陈怀(又名陈怀生)。1964年7月7日,在福建漳州,再次运用“近快战法”击落美蒋U-2高空侦察机1架,击毙飞行员李南屏。1968年3月22日,广西宁明,击落美制147-H无人驾驶侦察机1架。

1963年11月1日,我所在的营又在江西上饶打下由叶常棣驾驶的美蒋U-2飞机。但这次,我没参加。这年2月,我被上级送到上海空军政治学院读书深造一年。

受到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接见

1964年,我先后任独立二营指挥连政治副指导员、指导员。这年7月23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激动、幸福的时刻。这天下午,我与独立二营全体官兵奉命乘车来到天安门广场西侧。尔后,排队进入人民大会堂。

当时,我与战友都以为要开重要会议了。因为前天刚刚接到命令,每个人都必须理发、洗澡、换新装,注重军容风纪,要参加重要会议。

17时35分。当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彭真、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一起走进接见大厅时,二营官兵掌声雷鸣。

我当时很激动,眼眶湿润了。

我首先看到毛主席抬起右手,轻轻摆动,向我们致意;接着看到了毛主席来到独立二营官兵中间,与战士们亲切握手;最后,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与独立二营全体官兵合影留念。

不幸的是,从1969年起,我便患上心脏病、脉管炎等疾病。

1970年起,我继续担任所在部队的政治方面的工作。其间,因为工作队的关系,我与战友不仅随身备有空军、陆军、海军的服装,到哪里就穿当地驻军衣服,而且还备有两套印有“广西钻探队”“中央石油勘探队”的蓝色工作服。当地没有驻军时,便对外宣称是石油工人。

我与战友,曾六进西北,转战山沟、荒野、丛林、戈壁,在盐碱地的无人区开辟阵地,在风雪中枕戈待旦、捕捉战机。曾五下江南,与蜈蚣、毒蛇为伴,在阴冷潮湿的草地挑战生存极限。“冷到西北热到南,不冷不热住沙滩”就是当时岁月的真实写照。

1982年5月,我转业到浦江县检察院。1996年退休。